一、什么引起冠心病患者低血压的
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尼古丁还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导致心肌缺氧,甚至引起心肌梗塞。
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肥胖症:肥胖已被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
自身因素: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二、冠心病患者低血压的症状
疲乏,无力
尤其是早上,患者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乏力并非都因疲劳过度所致,可能是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肌肉收缩不协调,而不恰当地消耗肌力所致。冠心病血压低怎么办
头痛,头晕
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发生。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心前区隐痛或不适
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并患冠心病的患者,也可由血压过低本身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三、冠心病患者低血压的治疗
冠心病血压低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冠心病患者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后至使血压过低的,停用扩血管药物或者改用作用较轻的扩血管药物。同时可以和强心药物一起合用,加强心肌的收缩,加大心脏射血。使外周供血提高,血压回升。
冠心病血压低可以打点滴
部分患者由于顽固的心功能减退,服用药物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外周循环较差,表现为血压过低,若患者血压过低(低于90/60mmHg)且不容易升起的话,建议可以使用多巴胺静脉点滴。
冠心病血压低要卧床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卧床时,头位要稍高于下肢15。-20。能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及刺激自主神经系统。从床上坐起或下地时,不应该突然或过快用力猛起,应先活动双腿几秒钟再缓慢站起,每天做倾斜运动以刺激体位改变时维持血压的机制,绝不能一直弯腰到地面,或在弯腰后起立过快。平时可穿有弹性的紧身裤和弹力长袜,能减少病人直立时静脉淤积。
起床1小时后再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如打扫卫生、跑步、早锻炼等。在服药时应取坐位,以防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注意避免能促进外周血管舒张的各种因素,如热水浴、运动等。日常饮食应少量多餐,食物以易消化、清淡为主,不要过于饱食。老人进餐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有显着下降,有引起大脑局部缺血和脑卒中的危险,如果在饱餐后低血压的基础上,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对病人的危害就更大。
四、冠心病患者低血压的危险情况
体位性低血压
多在体位发生变化时发生,如躺在床上突然坐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可因头部供血不足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摔倒等症状,多见于老年人、瘦高个等。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不当时,也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建议变换体位时要缓慢,起身动作不宜过快,走路时出现不适症状应马上就近坐下。早起时要做到3个“1分钟”:醒后躺1分钟,床上坐1分钟,床边站1分钟。
餐后低血压
多数老年人因消化能力下降,喜欢吃煮得很软的食物。但吃得快了,可能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出现头晕、跌倒、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这很可能是餐后低血压的表现。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等食物大量进入胃后,胃壁急速扩张,容易刺激迷走神经,导致肠激酶大量释放,进而使消化系统血流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餐后低血压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和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人,早餐后发生率最高,约占73%,中餐、晚餐分别占21.6%、5.4%。预防餐后低血压,首先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少量多餐,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餐前喝350~500毫升水。其次,降压药不要在餐前吃,而在两餐之间吃。最后,餐后最好坐或躺一会儿。
季节性低血压
夏天气候炎热,体表血管舒张,阻力下降,血流增加,加上出汗多导致血容量下降,因此与冬季相比,人的血压偏低。因此,服降压药的人此时最好及时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不要“凭感觉”自行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