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脉瘤的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非感性动脉瘤多由免疫疾病引起,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综合征等。以及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如Marfan综合征和Ehlers-Danlos综合征。
损伤
常由锐性或钝性损伤所致。
感染
常由锐性或钝性损伤所致。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脓毒血症时,病菌可通过伤口入侵,进而侵袭动脉管壁,导致动脉壁薄弱形成感染性动脉瘤。
免疫疾病
存在某些血液性疾病的反复影响和刺激之后,导致动脉管壁也遭受到各种感染性刺激后,也就会在后期诱发动脉瘤,非感性动脉瘤多由免疫疾病引起,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综合征等。
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
如果在胚胎发育的期间本身就存在动脉管壁的异常问题时,也就会直接导致后期的管壁的运行状态得不到妥善的保证,因此会在后期易出现动脉瘤如Marfan综合征和Ehlers-Danlos综合征。
二、对动脉瘤的检查项目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以明确有无动脉瘤、瘤的部位和大小,可以作为筛选和随访的主要方法。
CTA
可以确诊动脉瘤,能明确瘤体的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动脉壁的钙化、瘤内血栓以及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血肿,为进一步手术提供较为精确的信息。
X线平片
少数动脉瘤在正、侧位X线平片能显示瘤体壁呈蛋壳状钙化阴影。创伤性动脉瘤有时能见到金属异物阴影。
动脉造影
可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了解动脉受累的具体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动脉造影不但能明确诊断,且对拟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参考依据。如动脉瘤内有附壁血栓时,动脉造影可显示正常动脉管腔。
超声波检查
B型超声波检查是一种较简便、无损伤性检查方法。它可测定有无动脉瘤、动脉瘤大小和范围,并可作为术前和术后定期随诊检查。
三、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治疗脑动脉瘤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GDC是一种由钛合金制成的柔软的金属螺旋线圈。首先在腹股沟部位做一小切口,在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沿着血管一直延伸到脑动脉瘤的部位,通过导管将GDC放入动脉瘤腔内。这时,瘤腔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和停滞,逐渐形成血栓而阻塞动脉瘤腔。颅内介入治疗方法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技术娴熟的辅助检查人员(如放射科、麻醉科医生)的配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运用介入疗法治疗脑动脉瘤以来,经历了最开始的球囊技术、上世纪80年代的弹簧圈栓塞技术,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技术,操作性和安全性逐步得到增强。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熟。
动脉瘤的孤立术
即将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予以结扎,使动脉瘤孤立于动脉系统之外。此法适用于动脉瘤颈很广,不能与四周组织分离;或手术时动脉瘤颈部破裂出血,无法再将瘤颈夹闭,或梭形动脉瘤,没有瘤颈。此法虽将动脉瘤去除,但切断了载瘤动脉血流,因此常与脑血管重建术配合应用,以减少缺血并发症,已很少单独应用。偶然用于末梢动脉瘤。
动脉瘤体钳夹术
在无法满意夹闭瘤颈时,将动脉瘤体与四周组织分开后,用多个动脉瘤夹或特制的金属夹将瘤体夹住,将动脉瘤内腔夹闭,由于需游离瘤体,瘤体破裂风险大,不做常规应用。
四、关于动脉瘤的护理
注意适当运动
动脉瘤在平常时是一定要注意运动的,因为动脉瘤很有可能是因为外部创伤导致的,所以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能够减少创伤感染的机会,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在运动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以不产生疲劳为前提。
注意精神调理
平常时要多注意心态的调理,不要让负面情绪将自己给缠绕,如果一直被负面情绪所烦扰的话就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让病情变的严重起来。所以保持心态的平和很重要。
注意饮食问题
对于动脉瘤患者来说,日常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平常时应该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这类食物富含丰富的维生素以及优质蛋白,能够给患者补充大量的影响,对于治疗动脉瘤非常的有好处。而一些高脂肪以及高糖分的食物要尽量少吃,这些食物会让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
动脉瘤病人应尽量避免吃诱癌性食物而多吃抗癌性食物
据研究,常见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大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