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说大便先干后稀属于正常大便
大便先干后稀是典型的中医思维,几乎所有中医书籍确实认为有脾虚。大便先干,提示水枯竭。而能灼伤津液的,在胃肠道中只有胃火和肠火。而胃和大肠在中医都属于阳明经,于是,先干就责之于阳明实证,责之于胃热肠热了。但后来又是稀的呢?稀的,就是水多,而这部分水本来是应该从小便排走的,现在没有排走,还在大便中,就是清浊不分啊!升清和降浊本来是脾的功能,脾主运化,于是,大便的后稀也就顺理成章地归于脾虚了。
那为什么说大便先干后稀属于正常大便,大可不必忧虑呢?
小孩一天三个正餐,半上午和半下午两个加点,睡前还常常加一餐。也就是说孩子一般一天内会有5-6餐。两天至少10餐吧?而大便的规律是一两天一次均为正常。以2天一次大便为例。两天吃了十餐,将有十次集中形成糟粕的机会。第一次糟粕先形成,为大便的头一节,后面进餐形成的糟粕将依次排列。先形成的糟粕停留时间最久,掺揉时间最长,被吸收的水分最多,当然就干结了。后面的呢?当然依次逐渐稀一点,至最近一次形成的糟粕,肯定该稀了。
所以,大便先干后稀,很多是生理现象。即使要调整,关键也在缩短大便排出的时间。如果能将2-3天一次大便转导为1天1次,或1天2次大便,先干后稀自然就解决了。明确了这一点,如果肠胃有热,大便味大,我们不去补脾,不忌口,反而让孩子多吃水果,结果真调理好了很多孩子的先干后稀。
二、宝宝大便前干后稀如何用小儿推拿调理
那么大便前干后稀是什么状况呢?答案是脾虚。
小儿脾虚有哪些症状?
小儿先天脾胃不足,久病之后,脾胃虚弱,运化无能,清浊不分,常常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
1、脾虚的外在常见表现为面色萎黄;
2、吃饭不好;
3、容易腹泻,饭后即泻、前干后稀、便秘腹泻交替也是运化不好的表现;
4、腹胀;
5、体型瘦弱,不长肉。
小儿推拿调理脾虚:
1、补脾经
2、运八卦
3、揉板门
4、揉二马
5、捏脊 扶助阳气
6、揉足三里
小孩因脾胃虚而长期厌食,妈妈们还可以通过调节小孩的饮食来治疗。小孩宝的食物除了考虑各种营养外,还应注意丰富多样和容易消化。尽量把食物做到品种多而又色香味俱全,增加小孩的食欲。同时,选择的食材要健脾开胃的,可多吃些山楂、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
三、促进宝宝肠蠕动推荐方法
1.先让宝宝以舒服的姿势平躺下来,一手贴在宝宝肋骨下方的上腹部往下滑到双腿,另一手也以相同的手法轮流滑,并视宝宝的接受程度,慢慢增加力道。
2.双手拇指放在肚脐两侧,由中心向外平行分推开来,力道要慢、缓、柔、圆,以缓解宝宝的胀气和便秘问题。
3.圈圈按摩
接着,在宝宝的腹部上方,缓缓的以顺时针方向滑动,画出半圆;左手以同样的手法画出全圆,双手轮流交替,连续做数回。
4.“L”和“U”字按摩
右手掌贴放在宝宝的左腹上方,向下滑动至胯下,好像是写出英文字母“I”;接着,以相同手法,由宝宝的右腹上方平行滑到左腹上方,由滑到下方,好像是写出一个倒的“L ”;最后,同样以相同手法,由宝宝的右腹下方往上滑到上方,再滑到左下腹,好像是写出一个倒的“U”,如此的连续动作,可帮助宝宝排气与放松,可视宝宝的接受程度进行数回。
5.“ㄇ”字按摩
此外,也可以时常照着图的箭头方向,好像手指走路,依序替宝宝按压肠子,路径很像一个大的“ㄇ”字,有助宝宝的肠胃蠕动。
四、宝宝消化不良常见的治疗方法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先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有什么不适症状出现,是生病导致消化不良,还是吃难消化食物,或饮食过量导致消化不良,针对症状进行合理护理。
1、如果宝宝饮食过量,应延长两次之间喂奶的时间,适当减少喂奶的次数。
2、如果宝宝吃了难消化的食物,吃一些对应助消化的食物,加速宝宝肠胃的消化。
3、如果是宝宝生病导致消化不良,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4、其他原因导致。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不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冲调配方奶,不要随意改变冲调比例,不要随意频繁更换奶粉。
5、让宝宝多休息,宝宝可以在充足的睡眠下恢复。
宝宝消化不良吃什么
1、西红柿
西红柿中还含有独特的番茄素,有助于消化、利尿,能协助胃液消化脂肪,番茄素还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可治疗口角炎。
2、白菜
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结。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做白菜吃,炖烂一点即可。
3、酸奶
酸奶有轻度腹泻作用,可防止宝宝便秘。日常中,妈妈可以注意给宝宝喝酸奶,补充宝宝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