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防盲组织自2000年起,把每年的10月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视觉日”,目的是到2020年消灭可避免的盲症。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12日在北京表示,据保守估计,在现有的视觉健康政策环境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近视患病人口将接近7.04至7.11亿,这些人口如果组成一个国家,将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两倍。
根据今年6月公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中国视觉健康恶化形势严峻,视力缺陷已经成为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一方面,随着屈光不正快速低龄化,近视成为影响当代和未来人口素质的“国病”。
李玲说,近视的低龄化绝非“多戴一副眼镜”这么简单,近视的发生与危害都是不可逆的,不仅危害当代也影响中国未来的人口素质。
视觉健康问题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李玲指出,视力健康问题最大的危害不在于增加医疗体系的负担,而是在于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在可货币化的社会经济成本中,最高的是轻中度视力缺陷患者的劳动参与损失,高达3900亿元人民币。
“很多发达国家已将视力预防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李玲表示,新加坡开展了近视防治项目,有效减低了近视率,其与中国状况相似,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李玲认为,中国在视觉健康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促进视觉健康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从国民视觉健康出发,建立国民视觉健康决策体系,整合目前碎片化的决策体系,以解决谁为国民视觉健康负责、从哪些方面来负责、为谁负责、询证决策这4个问题。
曾几何时,每一副眼镜,都代表着丰富的阅读量和足够的知识储备,我们喜欢将带眼镜的人给予“知识分子”的美誉。依据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理论,一些成语也几乎成了“眼镜人”的专用形容词,如“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之类,数不胜数。进而推论,一副副眼镜背后,应该存在无数诗意的人生。
可是,残酷的现实却是,周遭的亲人、同学、朋友在上完学后,都多多少少地患上了近视眼疾病,而他们的生活却并非像想像中那样美好。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诗意的生活与眼镜的数量及度数从来都不是成正比的关系。相反,“四亿副眼镜”背后,还不知道压垮了多少诗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