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希望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来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杨创国告诉39健康网:“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人民对艾滋病仍存在不少误解与偏见。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人正常交往、共同生活并不会感染艾滋病。”
正确认识:与艾滋病患者同浴不会被传染
专家介绍:
杨创国,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感染性腹泻及出疹、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与艾滋病人同浴不会感染
前不久,商务部《沐浴业管理办法》拟规定:“公共浴所禁艾滋病患者入浴”一事引起一片社会舆论,艾滋病仍令不少“恐艾”人士闻风丧胆。
对此,杨创国主任表示,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浴室并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恐艾”人士之所以对艾滋病人有如此偏见,多缘于群众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与误解。
hiv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感染给健康人群:
一、血液传播:直接的血液接触传播,包括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注射工具。吸毒者是该途径的高危人群。
二、性传播: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的性接触。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感染。
三、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将hiv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杨创国主任介绍,艾滋病病毒有它特定的传播途径,只要洁身自爱,保持固定性伴侣,坚持戴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牙具和剃须刀,便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感染。而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同性恋者并非艾滋病元凶
在当今社会,人们基于对艾滋病与同性恋的认识的不足,不少“恐艾”人士将艾滋病的传播归咎于同性恋者,并产生了“恐同”的歧视心理。
“肛交特殊的生理结构使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然而,目前,同性恋感染者的数量远远低于异性恋感染者。所以,将艾滋病的传播完全归咎于同性恋者的观念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
杨创国主任表示,无论是在异性恋还是同性恋人群中,都存在性生活淫乱者,也不乏洁身自爱者。而将同性恋与艾滋病等同起来,更是对同性恋人群的偏见与歧视。
此外,在艾滋病携带者或病人中,有不少人是被动感染的,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因此,我们不仅要消除“恐同”偏见,也要消除“恐艾”歧视。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