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全面放开 “人才+医保”难题仍在 导读 以往药店没有中医师坐诊,仅靠从医院流出来的处方单,导致药店中药的销售额极小,而非处方药则是以简单的调理药材为主,利润不高。中医门诊的设立可以为药店带来人流和消费力,对昂贵的中药材的销售拉动力也比较大。 中医药产业正迎来政策红利爆发期。 继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律《中医药法(草案)》 问世、李克强总理在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部署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后,日前,国务院正式出台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再次将中医药产业推向风口。 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最受瞩目的是“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的规定,“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这意味着,长期以来掣肘药店设立中医诊所、民营资本进入中医领域的许可制门槛正式消除,社会资本有望在火爆的中医药产业中分一杯羹。去年以来,包括广东、河南等地已放宽准入门槛。 不过,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医门诊的国策虽然已经落地,但各个地区的细则还没出台,对中医门诊的具体激励程度还未可知。另外,中医师人才长期匮乏、不少中医药物和疾病还没被纳入医保,也成了社会资本创办中医门诊的首要难关。 许可制转为备案制 《规划》中对中医门诊准入的利好主要围绕中医从业人员资质和社会资本办中医。其中,对于中医从业人员将“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根据执业技能探索实行分类管理”等。对社会资本的激励则包括“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等。 卓创资讯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告诉记者:“中医门诊放开准入在利弊权衡方面比较麻烦。以前的准入制度没有科学地设定,部分无证门诊也进入市场,造成一定混乱。另外中医门诊无论是否有许可经营证,到现在还有出现医疗事故的现象,如果一下子放开它的缺陷就容易暴露出来。” 国家放开中医门诊的“念头”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关于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提出在9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2010年,《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的出台,标志着药店中医坐堂将在全国推广。 此后,不少省市地区发布细则鼓励推动中医门诊落地。以广东省为例,广东去年8月发布的《广东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里,明确指出鼓励有资质老中医开诊所。 “现在中医门诊的准入由行政许可改为备案制,意味着国策思路转变了,不再是以前那种从源头加以遏制,而是加强后期追责,倒逼市场秩序建立。监管力度也会持续加大。”赵镇说道。 中医门诊准入门槛的放开,对社会资本无疑是一大利好。曾经开过药店门诊的广东金康药房副总经理张东军告诉记者,以往药店没有中医师坐诊,仅靠从医院流出来的处方单,导致药店中药的销售额极小,而非处方药则是以简单的调理药材为主,利润不高。因此,中医门诊的设立可以为药店带来人流和消费力,对昂贵的中药材的销售拉动力也比较大。 “但是我们办诊所遵循的还是各地区的具体政策要求。长线来看,中医坐诊能给药店带来比较好的效益。药师现在只懂药,对医疗的专业性还不够强,但药店还是希望医和药相结合。如果未来西医门诊也放开,我们设门诊的选择面就更广。”张东军说。 人才、医保两大难题 即使政策红利频频释出,中医门诊的普及还需克服重重考验,首要难关就在于中医师人才匮乏。 截至2014年底,全国注册在岗的中医药人员总计54.5万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生41.9万人,仅占临床医生总数14.5%。另外,基层中医人员匮乏情况突出,全国有8.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8%的乡镇卫生院,29.3%的卫生服务站,35.1%的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陆金国向记者表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学习中医比学习西医的难度更大。中医学生五年毕业之后,需要考医师执业执照,接受三年规范培训,耗费时间不短。 “即便如此,中医师的收入远比不上西医,一般的西医问诊快、检查收入多,而中医付出的劳动力更多,但是收入低,也没有检查部分的收入。”陆金国说。 以治疗肩周炎为例,中医师经过问询之后,给病人进行推拿一般耗时20分钟,但收费只有20元;而针灸的收费也很低,一个疗程只收15元。在整个治疗流程里,中医师付出的劳动力和诊断花费的精力很大。 “中西医的收费差别很大,中医的收费项目比西医少得多。另外,收费标准上也没有实现中西医并重,中医只有三分之一的收费项目跟西医持平,其余都比西医收费低。这也是中医比西医更难经营、不少中医院亏损的主要原因。”陆金国进一步说道。 对于药店来说,中医师资源的匮乏则直接导致药店招人难、成本高。张东军告诉记者,中医师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相比之下药店在整个医疗医药行业的市场份额较低,对中医师的吸引力远不及公立医院或中医馆。 “普通中医师药店还承担得过来,有资历的中医师在待遇方面要求较高,一般只有大型中医馆才负担得起。而且药店请中医坐诊,起步阶段还有一个宣传、消费者教育的过程,一开始往往是入不敷出的。”张东军说道。 此外,中医的医保报销力度也远不及西医。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告诉记者:“将中医中药划分到医保范围还是比较难的,优质的中药材价格非常昂贵,对医保会带来很大压力。而且国内大多数中医诊疗是用于健康调理,难以界定医保报销项目,很多保健类中药材医院也无法销售。” 中医药医保报销政策红利也在逐步释放。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去年年底下发《关于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并“适当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