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如何解决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昂贵,群众用不起药”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目前公开表示,国家卫计委选取了5个左右涉及癌症治疗及重大疾病治疗的药品,作为谈判试点。通过谈判,价格比较贵的专利药、进口药药价降幅可达50%以上。 很显然,相关部门已经将降价大棒,挥向以专利药、进口药为主的非竞争性药品身上。有分析就认为,若“国家谈判”能扩大试点,对于主导这一市场的跨国药企而言,在布局中国市场时又将面临一道选择题。国内医保专家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非竞争性药品谈判机制”还应进一步明确谈判机制,以及事后监管等配套举措。 谈判降价大门开启 对于国家药价谈判,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去年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理解并支持政府部门协调各方,实现降低药价和及时报销的目标,逐步缓解大病患者的疾病负担。” 作为外企的代表,RDPAC认为,降低药价和及时报销,是当前降低中国癌症等病症患者的医疗负担的两个重要方面,国家通过建立专利药谈判机制试点,是一种尝试。RDPAC还指出,许多地方政府已开展了不同试点,多方筹资、分担风险已经累积了一些经验,应该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参与,逐步完善基本原则和运作机制,再稳步开始专利药谈判机制的试点,目前实施这类谈判机制的国家和地区,基本有着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规,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但此番50%的降价幅度出来,还是引发了外资药企圈人士普遍关注。 一位外资药企界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就直言:“首批纳入谈判的都是肿瘤靶向药物,不代表其他药品也能降50%,另外,谈判的细则还没有,短期内还不可能对所有药品实施这种谈判。” 东南大学医保研究所所长张晓东向南都记者表示,依照形势,首批5个试点之后,肯定会扩大试点。但届时应考虑高价非竞争性的药品纳入报销对医保基金的压力,统筹推进。 机制尚有待明确 张晓东告诉南都记者,非竞争性药品价格谈判在国外有成熟做法。目前国内的试点还处于摸索阶段,谈判机制还有待明确。 “比方说,谈判并纳入报销后,药品临床使用怎么去监管,怎么去防止滥用,怎么去评价?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谈判的主体责权利有待明确,而国外通常的做法是谁买单谁去谈。医保作为出资方要做好监管。”张晓东说。 一位外资药企界人士则坦言,我们的医保目录采取的是正目录,加入的药品越来越多。建立类似德国的医保“负目录”机制,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参考。 面对选择题外资药企影响几何 依照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在发布会上的介绍,专利药品谈判一旦取得成功,则考虑将其纳入相关药品报销目录,使药价得到降低。 与此同时,国家卫计委还在下另一盘棋,即注重在国内的药品研发,使高价专利药通过“仿制药”的形式国产化。这意味着,在华尚未纳入医保的高价专利药面临一道选择题:是保持原价放弃医保市场,坐等更具药物经济性的国产仿制药冲击,还是大幅降价争取医保报销?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称,中国人口基数大,那些价格高高在上的非竞争性药品,或竞争不充分的外资药品即便大幅降价,仍有利可图。根据人社部《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9687亿元,支出8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 .4%和19 .6%.由于支出这块还没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出,业内普遍指2015年医保总支出已近万亿大关。 他山之石 德国的医保“负目录”机制是个啥? 德国为使公共医保恢复收支平衡和控制医疗成本,2011年开始启用医疗产品市场改革法案(AMNOG)。AMNOG改革措施要求制药企业证明创新药品的新增价值,否则将降低报销率甚至不能报销,即其医保有一个“负目录”。 在新规定框架下,药企仍有自由定价权,但仅可维持1年。从上市后第13个月开始,其补偿价格(报销)将根据新药增量效益评估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