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远程心脏康复临床研究”启动,小云健康智能平台筑起沟通桥梁
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正式启动“远程心脏康复临床研究”项目,借助智能硬件设备及互联网对300名参与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及指导。该项目对于促进患者心脏病术后康复、惠及更多患者意义重大。
有研究显示,积极主动的心脏康复管理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20%,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0%~35%,并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和再次血运重建(再支架)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回归到社会、家庭和工作岗位。
然而,尽管我国的心血管病的治疗水平已达国际先进之列,但预防和康复环节却至少落后国际顶尖水平20年,特别是包含“药物治疗、精神心理干预、生活质量评估、戒烟、饮食”等在内的综合性术后康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尚属空白。很多患者在接受了高昂的治疗后却少有机会接触到系统的术后康复指导,导致出现很多“返修”的尴尬局面,医疗开支也因此不堪重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宣教手册
因此,普及推广心脏术后康复理念,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心血管术后康复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此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医务人员借鉴澳大利亚成熟的现代心脏术后康复模式,对300名已接受过支架治疗的心脏病患者进行随访及观测。在了解患者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化验结果等的基础上,借助智能硬件及平台,对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远程心脏康复指导,指导包括了健康教育、药物管理、运动指导、戒烟限酒、饮食指导和心理健康等,力图改变当前心脑血管慢病管理缺乏后续服务内容及适宜技术支持的现状,探索适合我国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的术后康复模式。
此次研究中,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硬件设备为心脏远程康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技术支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小云健康心脉检测仪和小云健康平台,实现实时、持续采集患者的心电、血压、血糖、血氧含量等数据的目的。医生通过小云健康平台查看患者出院后的相关健康数据、康复疑问等内容,结合患者住院病历等情况,分析异常结果,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在线指导与建议。
▲中山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体验小云健康心脉检测仪
▲小云健康【医生圈子】,方便患者与医生进行沟通
在心脏远程康复研究中采用小云健康心脉检测仪及小云健康智能平台,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一个更为便捷的与医生进行交流的平台。智能平台和智能硬件设备的运用,打通了医患之间的“方便之门”,打破了心脏远程康复的壁垒,为术后远程康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服务为模式的心脏术后康复是一个多赢的体系,可使患者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使卫生服务体系控制不合理的医疗成本增长,增加医疗服务效益,提高医疗服务和社会满意度,合理使用和节约医疗资源。
而心脏术后康复采纳智能硬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没有“围墙”的心血管病慢病防治联盟,指导患者慢病管理,提高慢病管理效率,推动心脏术后康复成为可持续慢病防治模式,也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动“远程心脏康复临床研究”项目,探索实践适合我国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的术后远程康复模式,对心脏康复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它为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制定提供循证证据,也为建立行业标准奠定科学基础,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坚实的一步。
详情请点击:http://www.qxw18.com/vip/xiao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