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回款问题,一直是医械公司之痛。虽然回款不及时,但在买方市场,医疗器械企业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一些医械企业被拖欠货款长达好几年,忍无可忍才最终起诉。 也正因如此,医院回款周期长,长期拖欠货款,又一省卫计委要出手整治了! 长期拖欠货款,卫计委约谈并全省通报 9月13日,山东省卫计委、食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议价采购机制规范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集中采购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山东省为了规范全省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回款,明确医疗机构和供货企业强化购销合同管理和信用考核。 不仅要求把采购纳入医院预算管理,还把按时回款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标准;由山东省平台建立医院货款结算评价机制,一旦医院出现长期拖欠货款,将被约谈并全省通报! 药械企业被拖欠货款成常态,对械企的影响严重 在全国各地,械企被拖欠货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1、今年7月,河南省审计厅连发8条通告,公布了河南省7家三级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其中2家三甲医院均存在长期拖欠械企耗材、试剂、设备货款情况。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截至2017年6月,拖欠供应商半年以上药品、器材、设备款等超过1.25亿元;河南省胸科医院,拖欠药品、试剂款近1.6亿元。 2、联盟不久前发布的一篇文章《签订109份合同,拖欠1200余万货款超2年!械企状告医院》,一家设备供应商和医院累计签订109份合同,却仍旧被拖欠货款1200余万,时间长达2年,最终只能起诉医院。而因为医院长期拖欠医械公司,最终被逼无奈对簿公堂的案例不在少数。 3近日,湖北省医药行业协会,调研了8家有代表性医药商业企业,结果表明,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回款账期最长达960天,违反国家要求30天付款的32倍,欠款金额最高达8600万元。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全国众多大大小小的械商,早已饱尝医院回款太慢之痛。通常情况下,医院给耗材企业的回款周期是3个月,有的甚至长达半年乃至一年。回款周期越长,械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医疗机构严重占压商业配送公司的资金,不仅导致医械商业公司承担着沉重的财务费用,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耗材流通行业现金流状况,制约了医械行业的发展。 而对于医院长期拖欠货款的行为,一些医械企业也是能忍就忍。一旦将医院告上法院,也绝对是无奈之举。 改进货款结算方式,由省市、医共体统一结算 如果说卫计委等部门的约谈、通报是事后监管,事前约束机制,那么改进货款结算方式,将对转变医院长期拖欠货款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通知》明确,山东省耗材集中采购,将鼓励以市、县(市、区)或医共体为单位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统一结算。省平台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功能,为推进统一结算工作提供相应条件。 以市县、医共体为单位进行医用耗材货款统一结算,意味着耗材供货企业不再是和一家医院签订购销合同,而是和一个市县、一个医共体签订合同,在货款结算上,将更加公开透明,也意味着受到的监管将更加全面。 当然,以市县和医共体统一结算货款,能够实行按时回款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耗材也以市县和医共体与供货企业进行联合议价采购。当全市的医疗机构统一采购,以更大的体量和企业进行谈判议价,耗材虚高价格将进一步降低,由单个医院网下采购出现的购销贿赂腐败问题将会大量减少,这也使得医疗机构在按时回款方面有了更多的资金保障。 而全国范围内,严查公立医疗机构拖欠货款,改革货款结算方式也加速落地! 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市场总局、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2018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明确强化购销流通领域的合同管理,对履约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处理,保障药品及时生产、配送、医疗机构及时结算货款。 而随着主管耗材招标采购、配送、价格制定和监管的国家医保局分工方案正式出台,意味着医保部门将成为耗材货款结算的主体。建立医保统一结算耗材货款制度,由医保经办部门与药械供货企业先行代为阳光结算货款,切断定点医疗机构与药械供货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纠正和防止医院、耗材供应商、医保部门之间货款结算“三角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