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应用
将呼吸机各种工作参数进行不同的组合,根据临床需要组成各种工作模式,以便临床工作者进行选择。
1、控制通气 采用时间切换方式,呼吸机控制病人的潮气量、频率和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值,病人的自主呼吸不能触发送气。适用于呼吸完全停止或呼吸极微弱者。
2、辅助通气 呼吸频率由病人控制,吸气由病人吸气动作所产生的气道内负压所触发,但输入气量则由机器的预定值提供,采用压力或流量触发形式,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通气不足者。
3、控制/辅助通气 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模式功能,如病人自主呼吸能产生足够负压,则可产生吸气触发;反之,则由机器预定频率送气。当病人呼吸逐渐增强,由控制通气过渡到辅助通气时可采用此种方式。
4、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呼吸机按预定频率定时触发或在一定时间内由气道内负压触发。在指令通气的间期,病人则在呼吸回路持续气流中自主呼吸。此法可避免通气过度,帮助病人撤机,且能改善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增加舒适感。
5、压力支持通气(PSV) 即病人通过呼吸机在自发吸气时,从呼吸机所设置的按需阀得到一个附加气流,接受气道内的正压支持。
6、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值倒置通气(IRV)
(1)特点:IRV使吸气时间延长,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值可达4:1。IRV最初用于新生儿中,现已用于成人。由于吸气时间延长,使时间常数(t=R×C)增加的肺泡能够张开;呼气时间缩短,可使肺泡不易萎陷。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产生了内源性呼气未正压。它通过增加气道平均压(Paw),达到较好的氧合,比PEEP法有利。IRV虽使气道平均压增高,但因吸气时间增加,最大气道内压并未增加。更由于功能肺泡逐渐增加和趋于稳定,应用于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肺组织更为有利。缺点有病人感觉不适,需要采取镇静、麻醉等措施;气道平均压增加后使呼气时间缩短,气体潴留在肺内过多,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2)方法:
1)先在容量控制形式下,增加Tl/TE,减少PEEP,观察呼出潮气量、有效PEEP值、顺应性和平均气道压。然后转至压力控制,校正吸气压,使潮气量达到原有值,保持其频率并使Tl/TE衡定。
2)在容量控制形式下,改变流速,以控制吸气时间或增加吸气屏气时间。操作过程中需监测呼气流速,以确保有适当的呼气时间,避免气体过度留。
7、每分指令量通气(MMV) 作为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便于呼吸机撤离的一种新概念,首先在1977年由Hewlett等提出。当时使用的是没有微处理机的呼吸机。每分指令量通气是指患者通气量低于预定量时,即由呼吸机提供其不足量。呼吸机提供持续恒定的气流与每分钟所需的最小通气量相等,气流保存在恒压的气体贮存器中,病人按其需要呼吸,过多的气流则收集在气囊中。当气囊内气体达到预定值,呼吸机即触发,气囊内气体即加压提供潮气量。在使用微处理机以后,则可连续比较每分通气量与原预定值之差,然后通过指令通气弥补此差值。和SIMV原理相近。但其指令通气仅在低于预定量时才提供,在不同机型中采用不同的控制反馈系统。其优点是保证供给预定的每分通气量,不受病人自主呼吸及中枢调节的影响;使呼吸机撤离自动化,在病人从机械呼吸转向自主呼吸的过程中不必时刻调节控制。
8、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指呼气末呼吸道开口处的压力仍维持高于大气压,它可增加功能残气量,使肺泡在呼气末不易陷闭,改善通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但由于增加气道内压,可使正常肺泡过度充气,造成无效腔增加,并易造成肺损伤,减少心排血量。因此,应正确了解其生理影响,合理应用。一般用于当吸入氧浓度达40%~50%,而PaO2仍小于7.98kPa(80mmHg),PEEP可用于自发呼吸或机械呼吸时。用于自主呼吸时,称为呼气期气道正压。这时吸气时,气道压须降至大气压,故呼吸功明显增大。因此;在自主呼吸时应提倡应用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9、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整个自主呼吸周期中,呼吸道开口处的压力均维持高于大气压。目前,CPAP用于治疗尚能维持适当自主呼吸的某些弥漫性肺功能不全患者,如ARDS,以增加其功能残气量(FRC),改善肺顺应性,也有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
10、吸气末屏气(pause) 在吸气结束时,呼气阀门暂缓打开,此时吸入气流已停止,但肺仍维持扩张,有利于肺内气体分布均匀。
11、呼气延迟(expiratory retard) 呼气口加一阻力,使呼出气阻力增大,呼气时间延长,而呼气末压力仍降至零。与PEEP作用部位不同,PEEP防止关闭的主要部位在肺泡,呼气延迟则主要在小支气管。
12、呼气末屏气(inspiratory hold) 延长呼气时间,用于心脏手术时,使呼吸暂停于呼气阶段,以利于手术进行。
更多的呼吸机价格,产品参数信息请登录我们网站:http://www.aibaoyl.cn/list.php?catid-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