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在 ACS 后,充分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对减少复发性缺血事件风险至关重要。目前治疗 ACS 最广泛的策略是阿司匹林联合 P2Y12 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1 年。既往有部分研究证实新型 P2Y12 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用于 ACS 治疗,较氯吡格雷展现出了更为显著的缺血获益,但同时也与出血并发症的增加紧密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 ACS 后将 DAPT 从阿司匹林联合新型 P2Y12 受体拮抗剂治疗 1 个月后转换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预后情况。
TOPIC 研究基本信息概览
本研究为一项开放性、单中心、随机试验,纳入从 2014 年 3 月至 2016 年 4 月,需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ACS 患者,共计 646 例。这些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新型 P2Y12 受体拮抗剂治疗且在 1 个月内没有出现新的不良事件。研究人员将患者随机分为原有药物治疗转换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转换 DAPT 组,n =322)或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组(不变 DAPT 组,n =323)。主要复合终点为 ACS 后 1 年的心血管死亡、紧急血运重建,卒中和出血(由欧美出血学术研究协会 [BARC] 定义)≥ 2 型。
转换 DAPT 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
相比于不变 DAPT 组,转换 DAPT 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转换 DAPT 组有 43(13.4%)例,而不变 DAPT 组有 85 例(26.3%)(HR 95%CI,0.48[0.34-0.68],P < 0.01),如图 1。两组间的缺血性终点无显著差异,而 BARC 分型 ≥ 2 的出血发生率在转换 DAPT 组出现了 13(4%)例,在不变 DAPT 组出现了 48 例(14.9%)例(HR 95%CI,0.30[0.18-0.50],P < 0.01),如图 2A。转换 DAPT 组所有 BARC 出血事件也显著更低,转换 DAPT 组 30 例(9.3%),在不变 DAPT 组出现了 76 例(23.5%)例(HR 95%CI,0.39[0.27-0.57],P < 0.01),如图 2B。
图1 ACS后1年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图2 ACS后1年的出血事件发生率
虽然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单中心且为开放标签研究、样本量偏小、获益来自于安全性差异),但该研究数据已经证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 ACS 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 1 个月后,若未发生不良事件,将 DAPT 策略转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降低出血复发的风险,且不增加缺血事件风险。
该发现与 ACS 患者「真实世界」的管理密切相关,为 ACS 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在具有较高出血风险或药物依从性不佳的患者中。接下来,还有待研究者们确定哪些患者将受益于该 DAPT 转换策略,哪些患者应当维持原有 DAPT 策略治疗 1 年。
相关文献
Cuisset T. er al. Eur Heart J. 2017 May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