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Ross 手术攻略」一文(原文作者为 Pawale 教授等, 点击阅读),该文所刊杂志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编辑 Konstantinov 教授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该文可作为冠脉异常起源(AAOCA)患者行 Ross 术的准则。他同时总结了不同 AAOCA 患者 Ross 术的适应症。介绍如下:
图: AAOCA 分类示意图。A 动脉后位走形(A1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A2 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B 动脉间走形(B1 右冠动脉间走形;B2 左前降支动脉间走形);C 左主干病变 右冠状动脉侧支供应前降支及回旋支
1. 动脉后位走形的冠状动脉(图 A)
常见的动脉后位走形的冠状动脉有右冠状动脉(图 A1),左冠状动脉多局限于左回旋支(图 A2)。虽然这类患者中,右冠状动脉可单独移植到新右冠窦中,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将它与左冠状动脉以单「纽扣」一起移植。异常起源的左回旋支损伤,之前有报道认为是主动脉瓣膜置换及其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根据 Pawale 教授等的经验可避免。
若移植方式合适,由于自体肺动脉移植物根部较主动脉根部细小,可不引起根部附近的异常冠状动脉扩张。主动脉舒张期瓣环内径过大(>15 mm/m2)可预示后期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以这类患者除瓣环稳固外,不建议行 Ross 术。由于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是大血管异位中常见的变异,常被手术医生认为对手术影响不大。
Konstantinov 教授认为,医生更应当关注这些细节,来避免在主动脉根部或瓣膜置换术中结扎或损伤后位走形的冠状动脉。
2. 动脉间走形的冠状动脉(图 B)
动脉间走形的右冠状动脉(图 B1)或左前降支(图 B2)更难处理。若不处理这些异位的冠状动脉,伴随着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舒张,将会挤压冠状动脉造成冠状动脉动力性狭窄,特别是移植的肺动脉干有钙化及硬化表现的患者易猝死。
另外,特别是对于儿童,肺动脉干是 Ross 术的致命要害。对于需二次手术的患者,动脉间走形的冠状动脉将使手术难上加难。为避免这种可能,需纠正冠状动脉的动脉间走形。
旁路移植左胸廓内动脉,虽然在非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备受争议,但也是冠脉移植术无法实施时的无奈之举。年轻患者的旁路通道耐受性差,将磨灭 Ross 术的优势。
3. 左主干畸形(图 C)
左主干畸形对 Ross 术的影响相对于其它涉及主动脉弓部或主动脉瓣膜的手术方式是有限的,但仍旧是一个相对独立及稀少的种类。当接受 Ross 术的儿童患者侧支循环较差时,在早期就有症状。之前有文献报道过侧支循环良好的成人患者早期可无症状,但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症状将随之出现,所以为侧支循环较差的患者实施旁路移植术是合理的。
目前关于左主干畸形在各种手术中的处理还没有定论,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中竞争性分流这个明确的隐患,使这类患者是否应行旁路移植术备受争议。
总之,择期行 Ross 术的 AAOCA 患者, 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的解剖位置是必要的。必要时行冠脉重建,以避免一些小细节影响手术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