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毫无争议的,互联网医疗成为“互联网+”在2015年的最大风口,也成为医疗这个过去始终高政策技术壁垒的行业最可能出现的“弯道超车”。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总额将近8亿美元,总投融资额已几乎实现2014年全年投融资额的超越,资本进一步加速在产业的布局,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高涨的市场热情之下,政策正式开闸。
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鼓励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一时间,围绕医院、医生和患者这三大医疗痛点的对症下药,成为各路资本和医疗互联网公司布局的共识与核心。
无论是以张强医生集团为代表的医生走出体制自由执业,还是微医集团组建的跨区域医生协作,或是已经汇集41万医生的春雨医生,以及各大医院和城市推出的挂号平台,层出不迭的轻问诊app,在互联网对就医、行医、医疗管理等诸环节深度渗透的新形势下,关系重构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
12月10日,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首张在线处方, 这一“互联网+”医疗的全新模式探索,开创了在线诊疗、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等改革举措的先河,最先在互联网医院探索上迈出探索性的一步。
尽管依然存在打破医生多点执业、不同医院间的信息化“壁垒”等现实障碍,但最先落地的互联网医院,在探索分级诊疗、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方面,为国家正在密切关注的互联网医疗提供了一个最前端的窗口。
而此间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对新兴的互联网医疗持积极态度,在探索阶段,会“更多扶持”,“更少限制”,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对正在进行并攻坚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但实现这些,并不容易。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在移动医疗井喷的不到两年里,据不完全统计,曾先后有3000个医疗健康类app上线,且依然不断有新app产生,但速生速死的投资背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依然是其最大的掣肘。
时任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曾表示,互联网医疗企业亟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涉及医政、药政、医保、商保一系列体系的重建,才有可能构成将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医疗体系;而围绕互联网医疗展开的改革核心则是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市场分析认为,与其他互联网领域不同,互联网医疗领域动辄出现的高额投资并不是因为业务模式已经成熟,通过资本的强力推动来角逐市场份额,而是因为资本也怕犯错——一些大型基金对大部分没有把握的早期项目已经不再投入,而对已经融资到中后期的项目则依旧有热情接盘,究其原因,是在供需长期不对等的医疗市场,看似热闹的互联网医疗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盈利和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
正在持续向纵深推进的中国医疗改革将在2016年释放更多的市场空间,医生执业的自由,医院改革的深化,资本进入的进一步放开等等,都将作为必须的条件,成为互联网医疗变革这一传统行业的切口,也只有在顶层设计和配套改革的整体配合和“四轮驱动”下,互联网医疗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医疗改革跑道上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