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熟某医院一名儿科医生在医院被病儿家属拳脚相向,鼻骨被打成粉碎性骨折,随后经法医鉴定为轻伤二级。事后,打人者被依法刑事拘留。记者采访获悉,儿科是目前医患矛盾较为集中的“重灾区”。面对“任务重、压力大、收入低”,常熟部分乡镇卫生院甚至避免开设儿科,以减少“风险”。
不愿验血病儿家属拳脚相向
当天零时,常熟某医院急诊室来了一大家子,陪着3岁的病儿求医。这位孩童因为呕吐腹泻乃至惊厥而被焦急的家长送往急诊室。
在急诊室,儿科医生张医生接待了这位病儿。送医后的病儿已经苏醒,但是精神状况较差,张医生经过简单初诊后认为,需要做进一步血液化验才能明确病因;然而,面对医生开出的验血单,病儿家属并不认可,觉得孩子症状严重,应该先输液救治。不过,张医生坚持自己的医学判断,坚持认为病儿需要先验血查明病因后才能作后续治疗。
面对这样的矛盾,病儿家属愤怒地表示不信任张医生,并希望去其他医院看病,同时病儿父亲拿出手机拍摄张医生胸牌,并准备“录像取证”——要求张医生复述之前所说内容。这样的举动激怒了张医生的自尊心,随后双方发生争执。在推搡间,病儿父亲打了张医生鼻部一拳,双方才冷静下来。
事后,双方先后来到方塔派出所接受调查。张医生在结束调查后的次日依然觉得鼻子疼痛难忍,进行ct检查,发现鼻骨粉碎性骨折。经过法医鉴定,为轻伤二级,病儿父亲也随后被刑事拘留。
儿科诊室医患矛盾最突出
记者在采访时获悉,儿科诊室是目前医患矛盾最突出的部门。某三级医院儿科陈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打人者拘留可以一定程度上打击“医闹”,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患互不信任的局面。这位儿科主任已经从医35年,在他看来,目前儿科诊室矛盾最突出的原因还是在于病人(家属)对医生的不信任。医生现在开“检查单、开药,家属都不是特别情愿,甚至有人在想‘医生是不是又拿回扣了’。”陈主任说,这样的观念近十年来越来越普遍,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越来越差。”儿科疾病“具有生病急、变化快等特点,而同时病儿家属期望值又特别高,最好能够“药到病除”,这自然不符合科学规律,因此易造成病儿家属不理解。
此外,儿科业务量巨大也是医患沟通不畅的重要客观原因。以陈主任所在医院为例,近两年门诊量分别达到12万7千例、13万2千例。陈主任说:“普通门诊医生每天诊治上百个孩子,留给每个病儿的时间有限,一些家属排了一小时队,看两分钟病,自然有怨气。”一方面每天巨大的门诊量让儿科医生疲惫不堪;而另一方面,病儿家属给予的压力,也让儿科医生充满焦虑。而忙碌的工作却未能给予医生更多的职业成就感。
相比其他科室,病儿年龄小,不会表达,主诉不清,往往需要家长陈述。“很多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齐上阵,无形中我们也会有巨大压力。”——这位医生说:“有一次我出诊,面孔比较严肃,一位家长批评我‘你们医生面孔怎么一直板着?’;后来我面带微笑,又有一位家属说我‘我家孩子都病成这样了,你们居然还笑得出来?’,我这个讲的可不是段子,是真事。”
采访中,多位儿科医生向记者直言职业压力巨大,受辱骂也是常有的事情。
乡镇卫生院避开儿科门诊
记者在常熟某三级医院的采访中获悉,因为儿科压力大,“风险”高,导致了常熟部分乡镇卫生院主动避免开设儿科诊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常熟市区医院儿科门诊量骤增,造成了恶性循环。在某乡镇卫生院,院长和记者直言不讳:“现在我们儿科能不开则不开,儿科风险大收入低,搞不好还‘吃顿生活’。”在同级别医院中,儿科医生整体收入位居中下游水平,因此医院不愿意开,医生也不愿意当。某卫生院行政岗位的一位原儿科医生告诉记者,“按照绩效工资,基础工资六万八千元,干多干少一个样,儿科风险太大,很多儿科医生都转行了。”
那究竟儿科医患矛盾如何缓解呢?医生们普遍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恢复原本的医患信任是关键。某三级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表示,只要双方互相信任,互相理解,那事情就化解了,他说:“其实医生和家长是在一个起点,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至于,如何恢复,这位工作人员坦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