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医疗网
无论天气如何,在社区健身器材场地,经常见到老年人将腿抬到很高的杠子上做韧带练习,也能见到老年人在公园里一圈圈地跑。实际上,这类人群健身过程中是有很多误区的。究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请看专家的指导。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老年人健身时要考虑的问题比年轻时要多。首先是需要规避风险,注意安全,当然还要注意是否有效。有些老年人往往会不顾天气和个人感觉而一味坚持锻炼,中年时候的运动方式、速度和强度保持到老年,这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要随年龄增长,适当减量减强度。喜欢拉韧带的老人,不能只拉韧带而不练习力量,可以在健身方式上增加腿部和上肢的肌肉训练。
喜欢球类运动的老人也要注意,有些球类运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心脏血管中的栓子破裂或脱落,堵住大血管,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脏停跳。所以老年人做球类运动时要调整心态,万不可求胜心切。如果在打球过程中感到心前区有短暂的刺痛、闷痛,休息后就好转,那就不能再打球了。
步行是老年人首选健身方式
步行是老年人的首选健身方式,其安全、简单、锻炼强度容易控制。平时体育活动较少的人,每天最好连续步行30分钟,或每天至少2~3次,每次快步10~15分钟,对身心健康很有益处。脉搏最好能控制在170减年龄,或者比安静时脉搏快20~40次,即安静时心率70次/分,走步过程中达到90~110次/分。
步行的益处有很多:
比跑步安全 跑步时脚底落地所产生的冲击力是体重的2~4倍,有可能使肌肉、韧带拉伤。而步行所产生的冲击力仅为体重的一半,能有效地缓解肌肉、关节因得不到锻炼而导致的僵硬、萎缩、疼痛等症状。
减缓老态 人到老年以后,体内新陈代谢减慢,摄入的脂肪不易被氧化利用,造成脂肪堆积、肌肉松弛、体态肥胖。如果能坚持户外昂首挺胸快步行走,就能使肩、臂、背、腹、腿、臀等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锻炼,以及使脊柱保持生理功能姿势,延缓老态。
增强心肺功能 户外步行是一种运动状态,能促使心脏送出更多的血液,满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因步行所消耗的氧气,锻炼心脏和肺脏功能,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
增加骨质密度 骨质密度高低,取决于平时摄入食物的品种和运动量大小。户外太阳下步行有助于骨质沉积,增加骨质密度。
减轻精神压力 户外步行,被称为天然镇静药,可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减慢心率、调整血压、改善睡眠大有好处。
改善思维状态 户外步行能激活脑细胞的兴奋性,加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增强记忆和思维能力。
步行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除饭后半小时以内不宜步行外,其余时间均适于步行;步行速度因人而异,以自感适宜为准;老年人宜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步行1小时,上下午可以各一次,不宜一次过长时间;步行场所可以根据条件,最好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地方;步行时,步履宜轻松,精神宜从容和缓,沉心静气,不思考任何问题;选择厚2~3厘米、软底有弹性的鞋;拄杖走也是老年人很好的选择,下肢压力减小,速度加快,步伐稳健,安全感强。
八大平衡保护身体
每一种健身方法都有它的专一性和局限性,选择过于单一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应选择各部位的平衡运动或交替运动。以下是八大平衡交替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其中数种组合。
脑体平衡:除了进行体力锻炼,如走步、跑步、打球外,还要交替进行脑力锻炼,如写作、练书法、上网、打牌、下棋等。不仅可以增强体力,而且还可以延缓大脑衰老,避免过度脑力或体力活动。
动静平衡:体力和脑力交替活动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的同时,做冥想、打坐类让全身肌肉放松的锻炼。动力性肌肉活动(走路30分钟)和静力性肌肉活动(膝关节弯曲大于90度的高位马步每天10分钟)都要进行。
上下平衡:下肢活动多的跑步、走路使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主要锻炼了腿部肌肉;上肢活动多的运动(打球、健身器材)也要做,使上下肢肌肉得到均衡的锻炼。
前后平衡:人体大部分的运动都是向前,因此前群肌肉韧带呈优势,后群呈劣势,前后不平衡是很多疾病的来源。向后的运动,如后走、反弓、仰泳等能够加强劣势肌肉韧带。
左右平衡:人们大都有处于优势的手或腿,而且自然多用,相对应侧处于劣势。左右交替活动的好处,不仅使左右肢体平衡,关键是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得以平衡发展。
快慢平衡:快速和慢速运动交替,如慢节奏或快节奏舞蹈、慢走快走交替,可使机体各种代谢机能得到锻炼。
冷热平衡:在外界不同的温度锻炼对于机体免疫力、心血管平滑肌的舒缩可起到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作用。如在冬天寒风和夏天酷暑温差达30℃的锻炼都需要。既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种方法的益处,又不能不重视某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年轻时没有冷水浴习惯者,到老年时的水温差应适当减小,在水温为26~28℃的泳池中游泳就很合适。
立卧平衡:人体大部分采用直立运动,需要卧位或水平运动保持人体各部位承受地心引力和血液分配的均衡,减轻心脏负担,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除游泳外,爬行也是水平运动,四肢着地向前爬行,每次坚持20~30分钟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