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医疗网
本报调查显示,“不能干走人”、“我当初怎么就生了你”、“没长眼啊”分列职场、家庭、公共场所前三位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逗笑,也能把人说跳。”语言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载体,既能说得人心花怒放,也能让人伤心欲绝,后者就是“语言暴力”。
近日,《生命时报》联合腾讯网健康频道进行了一项调查,共2800人参加,发现89%的参与者曾遭遇语言暴力。在职场上,被上司威胁“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走人”者达65%;家庭中最多的是“我当初怎么就生了你/娶了你/嫁了你”这种“追悔式”话语;而在公共场合,“你没长眼啊”与“挤什么挤,急着投胎吗”分别以55%和31%的投票率位居前两名。在听到这些难听话后,55%的人表示“很生气,一定要骂回去”,25%的人会感到“非常愤怒,一整天都心情不好,发无名火”。由此可见,语言暴力就在我们身边,是人与人冲突的导火索。一个遭遇语言暴力的人会迁怒身边人,让怒气在人群间传递下去,形成恶性循环。
“语言暴力是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歧视性语言,在家庭、职场和公共场所都很常见。”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天布介绍,语言暴力表面上比肢体暴力文明,但伤害却“字字见血,句句伤心”。在家庭里,除了父母指责孩子、老婆打击丈夫外,还有些子女会数落年迈的父母“你老糊涂了”等,这些都严重损害家庭关系。父母的指责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变得自卑、冷漠。老人本就内心敏感,怕给子女添麻烦,这些难听话会让他们确信自己“老不中用”,觉得辛苦养育大的孩子嫌弃自己,产生挫败感,甚至可能出现抑郁、自杀倾向。夫妻间的相互指责会破坏感情,甚至让婚姻破裂。在职场上,老板对员工的责骂会影响工作效率,破坏团队凝聚力。在公共场所,言语冲突会使社会变得冷漠、浮躁。此外,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暴力会诱发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哮喘,甚至心脏病发作。
“良言一句三冬暖,”张天布指出,要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避免语言暴力。话出口前要三思,遇事要讲道理,记住5个“多少”:对伴侣,多些理解,少些强迫;对孩子,多些认同,少些否定;对父母,多些尊重,少些争辩;对上下级,多些倾听,少些插嘴;对陌生人,多些微笑,少些戾气。此外,面对语言暴力,不要“以暴制暴”,不妨以礼相待,给对方一个微笑,冲突就会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