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医疗网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日前,日本政府已经发放碘片给附近的民众,用于保护甲状腺免于受损。
经过各大媒体的密集式报道,大众把“碘”与“抗辐射”联系在一起,出现了一些概念混乱,诸如“多吃含碘的食物能抗辐射”类的文章横空出世,并被各大网站 转载。上海也出现了市民疯抢碘片的现象。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核医学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评述道:“大 众把‘核辐射’与‘电辐射’‘电磁辐射’混为一谈,夸大了碘的作用。”
大家无需谈核色变,核技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医疗、工业、农业乃至考古学中,虽可致病却能治病。对大众的一些误解,记者请蒋教授一一做了解答。
○大众看法
多吃含碘食物、碘片能预防核辐射危害。以防万一,先吃碘片预防预防吧。
真相:乱吃碘,反惹病
蒋宁一教授首先解析了碘与核辐射的关系,碘的作用机制。他说,核污染是一种放射性污染,这种污染含有一些放射性的物质,其中含有一种叫“碘131”的物 质,它能与空气中尘埃相结合形成微小颗粒(如气溶胶),人体吸入和皮肤接触后都可能造成损伤。而人体的甲状腺最易吸收“碘131”,“碘131”绝大部分 会进入甲状腺组织。因此,受核辐射污染者很多会出现甲状腺损伤。
碘片则是一种稳定的碘,在这种情况下,让受灾者吃碘片起封闭作用,保护 甲状腺免于受损。“形象地讲,甲状腺就好比一个空置的阵地,外敌——放射性碘‘碘131’要入侵,便先让不害自己的稳定碘,去占领阵地,使外敌无立足之 地,达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蒋宁一教授说。因此,服碘的目的是减少或不让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达到减轻或不损伤甲状腺的作用。但是,市民如果无故服用 碘片,身体没这个需求,相当于阵地不需要守护,就会造成碘超标,会造成碘甲亢等疾病。
15日,我国卫生部也发布消息称,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大众看法
多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贝类及鲜海鱼等食物能减轻各种辐射危害。
真相:核辐射不等于电辐射、电磁辐射
辐射分很多类型,核辐射属于放射性辐射,而电辐射、电磁辐射的性质完全不同,作用于身体的机制也大为不同。碘只针对于放射性碘的核辐射,且需专业人士评估之后才决定是否需要服用。
蒋教授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器释放的电辐射、电磁辐射,这属于外照性辐射,断电就不存在。一般认为,公众场合的电子设备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但在电器密集的房间,大家要常通风。因为,电磁辐射会造成空气中的分子发生变化产生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损害,而通风让自由基这些有害物质得以稀释或散开。
当然,海带、紫菜海产品含碘丰富,是我们均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日常饮食必不可少,大家的眼睛可别只盯在辐射上。
○大众看法
到医院做PET/CT、ECT核医学检查,得吃碘片?
真相:微量核辐射对人体无害
蒋宁一教授说,核辐射可致病也可治病。目前,临床上PET/CT、ECT就是利用核辐射技术做检查的医疗手段,其作用机制是让微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 (口服或静脉注射),在仪器的帮助之下找出病灶。这种剂量很微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因此也无需进行特别防范。只不过为保险起见,做过核辐射检查的人要 跟孕妇隔离几个小时。因为,运用于医学的放射性物质属于一种短半衰期射线,一般过几个小时后,辐射就会因核素衰变而消失。
此外,核技术还运用于甲亢、甲状腺癌、癌症骨转移的治疗中,只要把用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可起治疗疾病的效果。一般而言,接受过发射性治疗者只需要在独立病房,跟外人隔离3~5天就行。
○大众看法
日本的放射性物质会漂浮于空气,一旦刮风、下雨会漂浮到其他地区,造成核污染。
真相:空气会稀释放射物浓度
目前,各国都在密切关注核污染事件,与日本地理位置相邻的我国更是在严密检测中。根据我国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分析,放射性物质经大气和海洋 稀释后,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机构正在密切监测环境辐射数据,对可能发生的任何异常情况,会及时向公众通报。
蒋教授认为,大自然无处不存在射线(如天然宇宙射线),人的进化与接触射线有一定关系,少量射线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但到一定浓度才会造成身体危害。事 故核污染是局部的,而空气对核辐射有个稀释效应,广东离日本地理位置较远,如果因为风向影响而漂移,辐射也会大大被稀释了。据最新报道,日本核污染区只有 东北风,已向太平洋方向移动,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小常识
正常核电站健康风险低于吸烟
广东也有好几个核能发电站,这会产生核辐射,对周边居民构成威胁吗?其实,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有限,对人们并不构成任何危险。
在我国,国家核安全法规对核电站的年辐射剂量有一定要求。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核电站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远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常遇到的一些健康风险,例如吸烟和空气污染等等。
信息时报记者 徐姗 通讯员 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