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医疗网
【发布会资料】
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养生?
—— 诺贝尔生理医药奖得主穆拉德博士新书《神奇的一氧化氮》北京发布会
时间:2011年9月28日(周三)10:30-11:40
地点:北京东长安街10号长安俱乐部
嘉宾:穆拉德博士、陈振兴博士、迟重瑞先生、殷大奎副部长、张利平部长、郑静晨院长、王士雯院士
流程:09:30-10:30签到
10:30-10:40发布会开始,介绍嘉宾。
10:40-10:43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致欢迎辞。
10:43-10:48迟重瑞先生发言。
10:48-10:53陈振兴博士发言(作者之一,主要阐述这本书的创作背景)。
10:53-11:05殷大奎、张利平、郑静晨、王士雯发言。谈一氧化氮、科学养生等。
11:05-11:25穆拉德博士发言。
11:25-11:30穆拉德等嘉宾新书首发揭幕。
11:30-11:40学术交流、提问。
11:40 活动结束、合影。
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养生?
备选标题:科普与养生的博弈 当诺贝尔遇到中医
—— 诺贝尔生理医药奖得主穆拉德博士新书《神奇的一氧化氮》北京发布会
养生这个词,一度是中国最吃香的词。也一度是中国最狼狈的词。但不管褒也好贬也好。它都会是中国人最关注的一个词。而今,不但中国人关注,外国人也开始关注它了。还不是普通的外国人,是一位诺贝尔生理医药奖得主,他叫穆拉德。
近日,由穆拉德教授与他的中国同事陈振兴教授共同出版的一本书《神奇的一氧化氮》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正逢中国养生大起大落的节骨眼上,这本书的出现,必将成为风向标。
养生是刚需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们倒了,中国人就不需要养生了?
三聚氰胺后,一些企业倒了,一些品牌受冲击了,但是,人们要喝牛奶的需求依然存在。问题不在于人们要不要喝牛奶,问题在于如何让人们喝上放心奶、健康奶!
养生也是这个道理。尽管养生界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假专家、伪博士此消彼长。但没有人能说,中国人就此不需要养生了。因为说来说去。养生不过是对健康的向往和健康经验的总结。为了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效果,只要有人类的一天,这种需求就不会消失。
那么,中国人的养生需求是否更强烈一些呢。是的。从历史角度来看,养生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习惯。它已经跟中医紧紧结合在一起了。是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在总结了气候、地质、动植物、心理、运动、饮食起居、体质特点等多方面经验凝结而成的一门独特文化。再经由皇帝、文人墨客和宗教人士的提炼,又给它平添了些许贵族气质和神秘感。使大众更为趋之若鹜。
从当代角度去看就简单了。是看病贵、看病难迫使老百姓去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脑筋。养生若能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达到了节约大量时间和金钱的作用。试问谁又能不在乎这些。健康又省时省钱,何乐而不为!
看来除非将中国文化阉割;除非让中医寿终正寝;除非看病不再贵又难;除非大家不想更健康,否则,养生就是老百姓的刚需!
其实,西方也有养生,只不过它在那里叫别的名字,比如:保健。
所以,不提养生是不可能的。既然养生是中国人的刚性需求。不可不养,那么问题就只能顺延到下一个环节了,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养生?!
养生在探索
人们需要健康,人们只是不再需要诸如《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那样的养生方案,人们需要的是经过科学鉴定的可靠的健康养生方案!
张悟本、马悦凌等大师出事以后,政府开始尝试用“资质”这个条件去区分和界定谁该有养生的话语权。这个政策一出台就引起很大争议。争议的结果是无结果。你只能试试,因为谁也没有更简单正确的方法。这就好像求职,一万人都说自己有能力,而你只有一天时间找到一个人,你只能摆出很多门槛和条件去筛选。这可能真的会让你失去你要找的人才,但至少你会找到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人才,并节约大量时间。
对于出版界而言,很多之前很火的健康书出版商变得更谨慎了。不惜自提门槛、请专业人士审稿。自律加专业正在去除糟粕,还原养生的科学面目。
养生新方向
近年科普这个词又火爆起来。它在80年代曾经也很受关注过。那时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知道《十万个为什么》。很多杂志里也有非常好看的科学、科技知识文章。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功利实用主义盛行,科普这个词被慢慢隐去了。孩子们忙于学习没时间看讲科学的“闲书”,报纸杂志里的科技版块也都被手机和电脑新趋势所占据。
但是,随着科普重新回潮,我们发现,这个词首先影响到的领域里,就包括中国养生。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又当属出版业。大家都知道去年之前,国内卖的最好的书几乎都是健康养生类图书。可是09年开始,这种现象有所松动,09年出版的《吃的真相》,春节前一天网络搜索量竟达到十几万次,一跃成为搜索热词。随后,各类媒体上都能看到云无心与某些养生大师辩论的科普文章。科学松鼠会再接再厉,又出版了《吃的真相2》和《健康流言终结者》等书。虽然讨论的问题差不多,但这类书与之前那些讲养生的饮食书和常识书气质完全相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多是被放在科普这个门类之下的。
有人说养生是中医,是经验之谈,而科普是西医,是科学实验数据。于是乎谁更正确谁更实用成了网络大讨论的经典论题之一。其实,科普的回潮并不意味着科普会终结养生,因为经验和数据,可以很好的结合。
就拿穆拉德为例,他就是一个想把中西医结合起来的人。上世纪80年代,穆拉德在雅培担任研发主任,一位同事的太太患乳腺癌,到香港用中药治疗很有效。1988 年到1990 年,穆拉德连续3 年前往香港中文大学访问讲学,又亲眼目睹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更坚定了他研发现代中药的念头。如今,穆拉德博士在中国开设“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从事中药研究。他说:“将来会有一天,中药的发展能够造福全球的人类,而不仅仅是中国。”
《神奇的一氧化氮》一书共有两位作者,一位是穆拉德博士,另一位是陈振兴博士。陈振兴是穆拉德的朋友和学生。多年共同的研究,使他们找到了一氧化氮与中医养生的很多相通的特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神奇的一氧化氮》将可信的理论、科普的语言、通俗的表述、可用来实操的方法等诸多优点集于一身。作者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一氧化氮理论的缔造者和普及者;对中药和中医有着长达20多年研究的中国人民的朋友等身份。使得《神奇的一氧化氮》必将成为一本填补科学养生市场空白的重量级作品。
两位中西方博士正尝试把西方科学与中国养生结合起来。我们是否可以说,这种结合本身就是一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