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医疗网
昨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新春走基层·急诊室的故事”栏目,以《河南郑州:医生没有选择病人的权利》为题,报道了发生在郑州市六院的“急诊室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巨大的反响。
郑州市六院是一家传染病医院,央视记者蹲守该院10余天,以全方位实时纪录的形式,从医生、护士、病人多个角度来真实呈现医护工作状态,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真实感人的医患故事。
发生在郑州市六院急诊室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郑州市卫生局持续“打造为民、效能、公平、和谐”卫生,务实创新、持续求进,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狠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那么,这个春节,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室里发生了哪些感人故事?今日,本报将该报道予以整理刊发,敬请关注。
郑州市六院也叫省传染病医院,是河南唯一的一家三级综合性传染病医院,承担着河南全省传染类疾病和艾滋病的救治工作。
该院急诊室的工作性质是非常特殊的,急诊室80%的患者都是传染病,别说是艾滋病,就是H7N9禽流感也让人感到恐惧,而且不是一层隔离衣、一副口罩能消除的恐惧。
郑州市六院的急诊室被医生称为是“以生命拯救生命的战场”,被比喻为“在刀尖上跳舞的工作”!因为风险无时不在,一次注射,一次穿刺,一个简单的手术都有可能被病毒感染,面对患者,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有的只能是责任。
15小时紧张抢救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
1月21日晚7时30分,郑州市六院接到郑州市疾控中心打来的电话,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一位重度肺炎患者,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症状,需要立即隔离。
郑州市六院医务科科长何云说:“跟我们联系的对方医院告诉我们,这个病人是从上海回来的,另外在上海有禽类的接触史,自己曾经生宰过一只鸽子吃了。”
急诊室收治的这名患者姓赵,今年61岁,心率每分钟110多次,连吐痰的力气都快没有了,情况极其危重,必须进行进一步穿刺。
重症病房里的医生穿着双层的防护服,医疗器具都是隔着玻璃,通过传纸条的方式进行,减少传染的概率,同时,医生还要稳定患者的情绪,让他不要恐惧。
郑州市六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跃杰说:“我们作为医务人员责无旁贷,我们能想到的、能做到的一定要做到位,对家属负责。”
一夜紧急隔离,一夜会诊分析,对于传染病医院的急诊室来说,应急处置是工作的常态,根据最新的检测结果,15个小时后,暂时排除了赵先生为H7N9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携带者的可能。
“刀尖上的舞者”为救治艾滋病患者拼尽全力
郑州市六院是收治我国艾滋病患者最大的医院,也是我国开展艾滋病人外科手术最早的医院之一,这里每年收治的艾滋病外伤患者超过500例,作为应急处置的第一关,急诊室的工作不亚于战场的风险。
在郑州市六院,普外科冯秀岭被称为“艾滋病手术第一人”,从事外科手术12年,他已经为艾滋病患者做过手术上千例。
“人家说常在河边走,真的有时候会湿鞋。在2012年7月17号,我在做一台艾滋病手术当中,还是不幸不小心被针扎到了手,造成了职业暴露。”冯秀岭说,他紧急吃了28天的阻断药,药的副作用很大让人虚脱,但他在服药期间还坚持为另外两名艾滋病患者完成了手术,“传染病医院就是责无旁贷,肯定要担负这个使命,我们的手术量年年都在增加。”
就在央视记者到郑州市六院蹲点的第三天,杨萱医生接到了一个从许昌农村打来的电话。
有一个出生刚刚50多天的孩子,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重症肺炎,高热、呼吸困难,但是当地的救治条件有限,想及时转到郑州市六院进行救治,“因为孩子现在HIV抗体初筛是阳性,当地不敢肯定现在的并发症是否跟HIV相关。”
医生说,孩子的父母都患有艾滋病,虽然进行了母婴阻断,但孩子患有艾滋病的可能仍有百分之二。
孩子到院时,心率一度达到200次,孩子的母亲很担心,因为艾滋病是终身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为增强免疫力,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病毒载量,而医生担忧的是,孩子的母亲曾经自主停过药,她想过放弃。
郑州市六院感染一科主任赵清霞耐心劝导孩子的母亲接受国家免费的抗病毒治疗,经过一天的紧张抢救,孩子的病情也趋于稳定。
为何对患者如此耐心,如此关怀备至?赵清霞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这不单单是治了一个病,可能也稳定了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是社会上最小的一个细胞,家庭稳定了,社会是不是也就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