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医疗网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昨日正式启动,选取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儿童医院5家大医院分别进行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试点、医保总额预付试点、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等,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它们将为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 作为综合试点的唯一一所医院,友谊医院将首次试设“医事服务费”。该项费用纳入医保,个人按医师职级支付2元到60元不等。非医保患者支付42到100元不等。医院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全部取消。
医事服务费个人最低2元
根据试点方案,北京将首次试水“医药分开”,即取消15%的药品加成政策,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具体标准将按照医师的职级确定,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与此同时,友谊医院原先的挂号费、诊疗费将全部取消。
按照公布的标准,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付标准为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
“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是为了医院收益从原来的依靠药品,转向依靠医疗服务的技术、能力、水平,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鼓励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
由于医疗技术服务费偏低,医院“以医养医”的生存模式难以持续。儿研所一名副主任医师表示,目前他这个级别医师的挂号费只有7元,主任医师也只有9元。“和医生提供的专业技术、付出的精力、承担的风险均不成正比。”
药品加成取消药价降低
试设医事服务费制度之后,友谊医院还将废止目前15%的药品加成,从而实现“医药分开”。这表明,以后友谊医院的药品将实行进价销售,会比其他医院便宜。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表示,过去,由于各级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有限,国家允许医疗机构经营药品顺加15%,作为医院的收益。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的医疗机构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但在香港,这一数字仅为8%。
韩晓芳介绍,原先医院收入有3个渠道:药费、医疗收费、财政投入。取消药品加成后,将调整为医疗服务费用和财政投入两个渠道。
韩晓芳表示,“医药分开”仅选择友谊一家医院试点,取得经验之后再逐步推广。目前友谊医院的收费标准暂未改变,预计要等到7月后实施。
取消15%药品加成
公立医疗机构用药实行“顺加15%的差价率作价”的药品加成政策,始于1954年。80年代后期,以药补医弊端逐步显现,已经成为“看病贵”的重要成因。
1 释疑
医事服务费如何测算出?
保证医院收入基本平衡
“我们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测算。”韩晓芳表示,医事服务费制度的整体设置思路是“总量平移”,即按照测算2010年医院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收入作为数据基础,对试点医院的收入来源进行结构性调整。
她说,根据反复测算,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减少的收入,将能够通过设立医事服务费得到“补偿”,医院改革前后收入基本能够达到平衡。
2 释疑
为何级别越高价格越贵?
专家号“一号难求”致价格贵
韩晓芳表示,在方案的测算中,她也一直关注政策对患者的导向。从静态看,看专家是会比以前贵了。但在目前专家“一号难求”的情形之下,号贩子倒一个专家号的价格绝不止60元,有的号已经达到了上千元。
北京还会通过其他配套改革措施,缓解过热的专家需求。比如在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等,病人看病先由门诊医生看,如果需要,将转至团队中的专家。
3 释疑
医保基金能否承受压力?
用药合理利于医保结余
市医改办测算,将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之后,全市医保基金将增加支出13亿元左右。对此,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孙彦表示,虽然改革令医保基金的支出增加,但同时“医药分开”的举措切断了以药养医的利益链,医生不再有开“大处方”的动力,医院的用药将会更趋于合理,就会有利于医保基金的结余。因此,医保基金增支,不能简单地视作增加了多少压力。
4 释疑
外地来京患者负担加重?
压低药价能适当降低负担
对于外地的患者而言,医事服务费并未纳入医保。这意味着,友谊医院试行新政之后,北京患者普通门诊掏2元,而外地患者需要掏42元,负担有所加重。
对此,韩晓芳认为,一方面,外地患者也能够享受到药价的压低带来的实惠;另外,来京求医的外地患者多是患疑难杂症,很多患者从号贩子处购买专家号,今后随着北京医改进一步推进,这一问题会得以缓解。“总体来看,对外地患者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算账】
每次少掏11.45元
大多数普通患者在挂号诊疗环节,个人支出有所减少。
同时,取消15%的药品加成之后,药品价格实现平进平出,药价将会有所降低。
另外,无序用药、过度用药、滥用药等现象会有所遏制,从而带来间接费用减少。
根据测算,患者将比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之前,每诊次平均减少个人支出11.45元。未来医药费用会得到更好控制,患者看病费用有望进一步降低。
北京将探索医保基金购商业险
北京儿童医院等5所医院被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进行分类改革
北京被称为公立医院改革“深水区中的深水区”,昨日公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中,为破解体制性顽疾,北京市逐一开出治病“药方”,其中包括医药分开建立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等。这些药方能否改变医改体制性问题,北京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对部分改革处方进行了解读。 新京报讯 按照昨天公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北京将在5所医院实行“分类改革”。除友谊医院之外,朝阳、同仁、积水潭、儿童医院也被纳入试点范围。
此外,今年北京还将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大病商业健康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以提高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水平。
试点方案反复修改60余稿
昨天,北京正式宣布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为首个启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的省级城市。
根据方案,北京将先期选择5家市属公立医院,即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儿童医院。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向全市推广。
试点医院中,友谊医院将作为改革的综合试点医院,其余4家医院将采取“分类改革”,分别从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医保调节机制、财政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此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拟定历时一年,反复修改60余稿。
对于为何选择这5家医院,她坦言是因“稳妥”。这5家医院可涵盖不同类型,如友谊、朝阳属于大型综合医院,同仁、积水潭属于专科特色明显的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属于儿科专科医院。
部分特殊病种或可补充报销
昨天,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表示,通过公立大医院改革试点,将统筹协调推进医药卫生的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据悉,北京市医改领导小组同各区县签订了“医改责任书”。
其中,在医疗保障方面,北京首次提出将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大病商业健康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
记者了解到,该方式将针对部分特殊病种,提高一些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水平。但包括哪些疾病目前尚未确定。
另外,今年北京将着力对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不同保障方式进行衔接。
1 处方
法人治理机制
拟委托第三方审计医院财报
试点医院
友谊医院 朝阳医院 儿童医院
【内容】 试点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实行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医院“扁平化”管理。
【解读】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在这几所试点医院将成立“医院理事会”, 负责医院的发展、管理,决定重要干部的任免、重大项目的投资、大额资金的使用。
医管局将决定任免理事长,并选聘、解聘理事。医院理事会须执行医管局的决定,接受医管局的考核、监督。
同时,医管局还将成立监事会,派驻监事对医院运行管理和院长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医管局相关人士表示,今后医管局还会设立总会计师制度,向医院委派总会计师,并有可能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医院的财报。
此外,试点医院的院长还将探索实行公开竞聘和年薪制。院长须同理事会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和任期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职务任免的依据。
对于试点医院的普通员工,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重新确定编制数量,然后由医院在编制控制额度内自主定员、设岗。医院员工将实行合同管理的“聘用制”。
2 处方
医保调节机制
防止推诿病人写进改革方案
试点医院
友谊医院 朝阳医院 同仁医院 积水潭医院
【内容】推进医保付费制度改革,调动医院加强管理、控制费用、规范行为的积极性,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主要包括建立医保资金总额预付制,推进按病种分组付费改革,加强医保监督管理。
【解读】韩晓芳介绍,试点的4所医院将通过总额预付制,实现医疗费用的硬约束;另外通过按病种付费改革,规范医疗行为。
近日,保定等地发生医院因“总额预付制”限收病人,引发社会争议,业内有言论称总额预付制是“懒政”。针对此,韩晓芳回应称,付费制度改革是世界难题。“在国际上,几种主要的付费制度都被认为是有利有弊的,没有万全之策。”
她表示,总额预付的“总额”如何确定非常重要。“医院没钱了,不收病人了,怎么办?”因此,一方面总额的确定须考虑医院现实和增长需要,另外超出的部分不会全由医院买单。
目前,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规定,“总额”是以试点医院上年发生的实际费用为基础,适当考虑增长因素,确定医保定额年度管理指标。超过年度定额的费用,由医保基金和医院按比例分担。
据悉,按病种付费的改革将在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试点,病种组分为108个,定额支付标准依据医保定点大医院平均费用等因素确定。
记者注意到,“防止推诿病人”目前已写入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将通过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对医院进行监督。
3 处方
财政补偿调控
5家医院试点按单病种定价
试点医院
友谊医院 朝阳医院 同仁医院 积水潭医院 儿童医院
【内容】通过完善财政投入和价格政策,在5家试点医院建立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补偿调控机制,合理减轻医院运营资金压力,促进医院加强管理、规范行为。
【解读】韩晓芳表示,这项试点内容,是唯一一项在5所医院都推行的。首先,政府对试点医院将落实6方面的投入政策,分别在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予以补助。
在此过程中,政府将严控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医院盲目扩张以及出现过度检查等现象。
同时,在试点医院将建立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偿方式,是按照“人头”给医院补助基本经费。今后,财政部门将首先核定医院成本并确定补助标准,然后结合服务量的多少进行补偿,同时建立一笔“考核奖励资金”,与绩效考核的结果相挂钩。
此外,财政补偿调控机制中,还将包含对医药价格的调控。5家试点医院将探索“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即市医管局不仅负责统一采购医院需要的药品、耗材,还负责物流配送,同时引入价格谈判机制。
医改部门还提出,在5家试点医院将配合按病种付费制度的改革,尝试推进单病种定价的方式。
■ 数说
100%
北京公立医院改革目标提出,将通过全面推广电话和互联网预约挂号,所有号源纳入预约系统,使医院挂号、候诊、取药排队时间明显缩短。
586元
2011年,北京住院患者人均少掏了药费586元。这意味着北京公立医院住院费用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489.07亿元
北京3年医疗卫生总投入达到489.07亿元(不含中央补助),增幅分别为12.7%,14.2%,20%。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社区医院年内拟增编7000人
社区卫生机构编制新标准出台,根据服务、人口床位等安排人员
今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北京医改的重点是着力抓好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工作。另外,今年还是全面深化医改的关键之年。今年北京的医改任务中,除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之外,还将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昨天,北京市编办表示,5家被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会重新核定编制数量,人员拟有所增加。
另外,今年北京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年内拟增编7000—8000人。
试点医院将增人手
昨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发布会上,北京市编办副主任左铭飞表示,针对5家被纳入试点范围的公立医院,编制部门将会重新核定编制控制数量。
“会按照医院床位、服务量等指标进行测算。”他介绍,根据目前的情况看,试点医院将会整体增加医务人员的编制。
据悉,编制部门确定人员数量之后,各试点医院将可在编制控制额度内进行自主定员、按需设岗,并按照岗位设定薪酬。
社区医院大幅增编
今年,北京市医改任务中,特别提出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左铭飞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会大幅度增加编制。今年年内,预计将会增编到位7000人至8000人。
目前,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编制标准已经出台。左铭飞介绍,根据编制标准规定的指标,各个区县将结合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量、人口、床位等,作具体测算,并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针对很多社区医院面临的人才流失的问题,北京还将进行社区医生绩效工资改革,调整医务人员的工资结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价格调整、医疗保障等方面,今年北京也将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
据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也被列为今年医改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人才方面,北京将会完善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并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改革试点。对于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如何培养、如何管理,今年将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
■ 北京新医改三年
1 处方
破解大医院看不上病
举措
预约挂号、无假日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分级就医
大医院就诊能力提高25%
就在2011年,北京医疗服务总量刚刚经历了一个10%的增长,达到1.6亿人次。这个数据换算到每天,就是40多万人次在北京看病。
北京共有66家三级医院,医改前,多家医院资源在周末的使用率几乎为零。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算了一笔账,对于一个星期“上5天休2天”的医院,如果将双休日两天都“激活”,相当于在一年之中增加了25%的时间。
2010年,北京开始试行无假日门诊。实施后的首个端午节,积水潭医院求诊患者排起长龙,人数不逊于平日。
为了缓解医院大厅人满为患的情形,北京提出鼓励预约挂号。去年7月28日,北京正式启动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纳入了北京88家二三级医院。
“效果非常明显。”朝阳医院医务部一名负责人表示,原先医院每天八九点的“早高峰”,一步一挪等长队的情况好转了很多。
此外,北京还要求主任医师出诊次数平均每周不少于三个半天,副主任医师出诊次数平均每周不少于五个半天,使医师整体出诊时间提高50%。
根据市医改办公布的数据,北京通过推行预约挂号、无假日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分级就医等举措,大医院就诊能力提高了25%。
2 处方
破解社区看不了病
举措
医保向社区医院倾斜、安全全科医生、家庭式医生服务队
社区医院分流就诊达四成
“家庭医生”这一概念最早源自欧美地区。2009年北京启动新一轮医改之前,这个名词对很多人而言,还很遥远。
现实情况是,北京当时已建设了3000多个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却仍然挤破大医院的门槛。
对于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的“分工”构想,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曾形象地描绘:“大医院大夫坐在台子上看病,社区医院医生应该进老爷爷家里去。”
为此,北京提出打造“家庭医生”构想。每支团队安排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以及预防保健人员,他们可以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测血压、健康教育、疾病咨询、慢病管理等服务。
今年3月底,北京已经建立了3180个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他们将可为79万户居民、161万人提供“进老爷爷家”式的医疗服务。
北京还通过建立医保向社区医院倾斜的政策,鼓励居民先到社区看病。
2008年起,北京的医保政策已经开始明显地“照顾”社区:在职职工大医院门诊可报销50%,社区提至70%。2010年,社区门诊报销比例调至90%。
3年间,北京逐步实现了就诊人群向社区转移。最新数据显示,基层就诊人次比例已从原先的5%,提高到42%。
去年,家住左家庄的常女士因牙髓发炎,剧痛难忍,跑到社区医院挂了个号。
“没想到,社区医院并不差。”她到新源里医院口腔科,很顺利地做了活髓切断手术。她还发现,社区医院的医生已经和不少前来看病的居民成了朋友。临走,病人还拉着医生一个劲儿聊。“跟大医院真不一样。”
3 处方
破解群众看不起病
举措
医保建立门诊报销、提高医保支付限额
大医院住院费十年首降
杜秀萍的家庭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
这位退休的“老北京”家住在天桥街道,曾整天发愁“看病贵”——母亲一年几千元门诊花费,孩子有个小毛病就随便买点药,“根本不敢敞开了看病。”
随着北京2007年建立“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2008年建立的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人群全覆盖。
近3年来,北京对于医保制度又进行了制度优化。比如建立门诊报销制度、提高医保支付限额,等等。
2010年,北京宣布整合“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医保,同时建立“一小”和无业居民的门诊报销制度。那年起,杜秀萍的孩子可以放心到正规医院看病了。
“比起3年前,城乡个人就医负担比例平均下降了20%以上。”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介绍。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三类基本医保制度中,职工医保报销比例从70%提高到85%以上;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也均达到70%左右。
市卫生局近日统计发现,北京患者住院费减少了。
和2010年相比,2011年,北京住院患者人均少掏了药费586元。这个数字,意味着北京公立医院住院费用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同时,门诊费用也出现了近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平均每张处方为患者节省了4.8元。
■ 引言
“群众看不起病、社区看不了病、大医院看不上病。”3年前,北京新医改启动时,副市长丁向阳指出“医改3件事”。
为此,3年间,北京推行大医院双休日门诊、强化社区医疗服务、普及预约挂号等服务模式改革;成立首医委、医管局等管理机构;实现城乡医保全覆盖,缓解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