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医疗网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三轮驱动:“十二五”深化医改的基本策略》。
一、三轮驱动的提出
十二五是深化医改的第二阶段。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在规划中表述比较详细,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采用适当的实施策略,再接再厉,循序推进,推动中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框架建立走向进一步完善,使到2020年建成基本制度成为现实可能。
像第一阶段一样,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对改革的形势要有正确判断,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有正确的基本策略,这直接关系到今后四年医改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2020年医改目标的实现。
“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李克强副总理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医改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是医改的三大主攻方向,要实现医保、医药、医疗“三轮驱动”,力争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医改提出了新的阶段目标和任务要求。“三轮驱动”成为“十二五”时期深化医改的基本策略。
提出三轮驱动的基本策略,主要是基于深化医改的现实需要。
2009年,中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三年多来,中国医改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建立了覆盖13亿人口的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 “看病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1年的35%。
——“看病难”在多数农村和社区基本解决。基层门诊服务占60%,增长率与大医院持平,住院服务下降,显示其服务能力未充分利用。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凸显,面临的难点更集中、挑战更大。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医保、医药和医疗由不同部门管理,都在按照各自的理念和方案进行。三个体系内部协同不够。(医保管理分散,未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制度体系。医药中的基本药物制度仍需向大医院延伸,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不协调。公立医院的属地化管理尚未实现,存在多头办、多头管。)第二个层面的问题,主要是医保、医药和医疗体系之间也存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不够协调,不能互相联系、互相支持(如支付制度改革)。
我判断,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医改还处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阶段,各项制度、制度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历史脉络,存在路径依赖。协调难度是不小的。从世界范围看,不少建立了比较成熟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其历史上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比如医保制度从逐个覆盖职业人群开始,走向全民覆盖,全体国民享受大体一致的风险保护——不过他们都花了几十年时间)。对中国来说,这个“深水区”阶段看来难以跳过,要敢于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
那么,什么是三轮驱动呢?
二 、三轮驱动的内涵
为更清楚地说明观点,我愿意把深化医改比作一辆向前行进的马车。它前进的终极目标,是要到2020年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它必须沿着维护公益性的道路前进,不能偏离;它在途中必须经过几个关口,就是不断提高服务的可负担性(医保和控费)、可及性(便捷)、安全性、有效性。医保、医药和医疗就是这驾马车的三个轮子,这三个轮子首先必须是坚固的、完整的,其次必须协调一致、共同向前,才能使马车正常运转,到达目的地。
我需要先定义一下我所讲的三个轮子。医保是指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医保还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筹资。医药是指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的准入、监管、生产供应、流通、价格管理、采购、配送、使用等各个环节组成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还要将医药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等问题提上日程。医疗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的组织与提供,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功能、结构、服务模式,他们之间协同和整合。目前,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重中之重。
进一步讨论这三者的关系,医保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基础,一方面保障群众公平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解决群众得了病看得起病的问题,建立起疾病的经济风险分担机制。实现全民医保可以为医药和医疗的发展奠定广阔的基础。医药是关键,旨在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建立规范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能够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群众用药负担,降低医保浪费和透支风险,丰富预防、诊疗手段,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医疗是根本,融合和各种预防和医疗服务,旨在解决群众不得大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问题。建立一个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向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能有效控制浪费,减轻医保筹资风险,以需求引领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因此,三轮驱动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医保、医药、医疗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最终目的,围绕共同的阶段性目标,统筹协调,互联互动,共同推进基本制度建设。
在基本了解什么是三轮驱动之后,下一步就是怎样才能实现三轮驱动。
三、“十二五”期间实现三轮驱动的两个基本考虑
第一个考虑:要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建好三个轮子。
孙志刚主任刚才对此作了重点阐述,我只提要点。
第一,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继续巩固和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和群众受益水平。要探索建立稳定的法制化筹资增长机制,缩小保障制度间差异,使筹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协调。做好保险之间转移接续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建立按照实际需要并根据服务内容和政府财力进行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
二是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增强风险保护能力。进一步明确大病保险的筹资机制,建立重特大疾病专项基金,逐步降低城乡居民实际医疗费用负担。
三是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 “十二五”时期将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加快推进医保即时结算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
四是不断完善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医保体系。
第二,不断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国家药物政策。
二是建设更加规范的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明确基本药物的公共产品属性和保障功能,完善基本药物定价、报销、监测、补偿和质量监管等政策措施,并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相衔接。今年将公布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努力满足我国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所需。还要着力解决孤儿药、儿童制剂和紧缺品种供应保障问题,探索实行国家定点生产、统一定价、统一配送。随着保障水平的提高,将继续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
三是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我们将鼓励和支持创制新药,促进药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全面提高药品质量。使中国药品标准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与国际水平接轨。严格药品准入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探索将非基本药物、医用耗材、大型设备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对进口产品实行以国际采价为基础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四是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药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
第三,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保基本。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仍显薄弱,所以必须继续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改善设施条件、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
二是调结构。目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这也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十二五”期间要规划好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层级,合理调整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并通过服务管理和医保政策调整,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防治结合、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针对多年来群众对高水平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状况,重点发展短缺、优质的公共医疗资源,建设一批国家和区域医学中心。
三是促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中的一块硬骨头。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是我们今后四年改革的主战场,改革关键点是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诚实劳动的补偿机制。
四是抓人才。人才问题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是最核心的问题。核心是建立规范化培养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地培养全科医生。这是改变未来医疗卫生服务格局的革命性举措。
五是多渠道。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政府要统筹规划,落实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多种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社会办医,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当前要扩大医生多点执业试点,进一步放开思路,建立优质、高级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规范、有序、通畅的流动机制。
第二个考虑:扭住工作抓手,促进三轮联动。
所谓抓手,就是关键领域或者关键环节,抓住它,就有一石三鸟之效,对建立三轮联动机制有极大促进作用。必须紧抓不放。
抓手一,选择符合特定条件的一些大病提高其保障水平乃至全免费。这在德国、法国等是比较成功的做法。新农合从两个发展到20个病,实践证明,它的好处有三:约束费用,减轻个人负担,群众得实惠; 促使医疗机构采用临床路径,合理治疗,提高质量;反制药价虚高,利于规范医药流通秩序。
抓手二:补偿机制改革。补偿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突破口,在落实政府补助政策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医保的补偿作用。一个有效办法是稳步推进价格改革,降低药品、检查价格,取消药品加成,同时提高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长远来看,要推进支付制度改革。这两个办法有共同的好处:把按项目收费和以药补医机制下医疗机构的“盈利点”变成成本,把创收冲动变成控制成本的冲动,大大降低药品浪费,有利于医保基金控制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立临床路径,因病施治,控制药品和技术滥用;有利于激励医生诚实劳动,调动积极性;它也同样对医药流通、药品定价虚高有反制作用。
最后一部分内容,我想讲一讲如何从思想上、组织上确保实现三轮驱动。
四、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为实现三轮驱动提供保障
要实现三轮驱动,就必须做到政策目标一致、形势判断一致、政策设计过程统筹协调、政策实施过程有序平衡、政策结果相互支撑。
(一)始终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发展均等化和普惠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统一思想和认识,把握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律。
参与改革领导和组织的各方,要不断交流沟通,共同分析判断形势,统筹规划,使思想 认识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
医改涉及社会管理格局的重大变化和部门利益的深刻调整,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强化制度、政策的总体安排部署,统筹全局、推进部门间协作与配合。
在当前,各级政府医改领导小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导体制,责任重于泰山。实践表明,它能够体现政府的政治意愿,把握改革目标,协调各相关部门行动,有力推动医改前进。
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从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看,统一、高效、协调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应成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探索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大卫生”的思路,探索建立集中统一管理“医疗、医保和医药”的综合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形成责任主体明确、管理服务高效、控制费用有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的管理体制。
(四)建立纠偏机制,强化问责制。
为了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要加强指导、监督和考核,及时纠偏,确保政策落实。要继续研究制定医改进展和效果的监督评价方案,指导各地推进医改工作。进一步完善医改实施问责制,逐级签订医改责任书,层层抓落实,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要把推进改革的进展和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以上就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的策略。我相信,只要抓住医保、医药、医疗,实行三轮驱动,沿着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继续前行,中国的医改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