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医疗网
李微敖
自称“医院实习生”的匿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了52份材料,举报世界500强达能(Danone)旗下独资医疗保健公司——纽迪希亚(NUTRICIA),曾在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间,为促进该公司药品销售而向北京地区的14家医院100多名医生大规模输送不当利益。
52份材料收录了纽迪希亚医药代表向公司申请、报销和汇报相关费用的明细表,年度市场计划、医药代表工作计划等。材料显示,纽迪希亚职员对医生的利益输送方式包括,现金回扣、报销发票、赠送礼品和门票、资助旅游和科室集体活动,甚至也包括帮助一些医生清洗鱼缸、组织医生们举行摘草莓活动等。
其中,涉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北京航天总医院(又名“711医院”)的材料最多。有20余份材料直接显示,纽迪希亚在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的三年间,先后向这两家医院的几十位医生输送利益约30万元。
这还不包括举报材料中的9份“统方”(统计医生处方量)材料,以及资助医生们在国内国外旅游的费用。这些费用无具体记录,难以估算。上述匿名举报人士拒绝透露这些材料的来源,只是称是“内部人”提供的,且提供材料的“内部人”“不止一个”。
本报记者向涉事医院相关人员核实,其中多数人员的职务信息与材料吻合,但未有受访人员承认接受相关款项。记者也从9月22日开始,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官方微博私信等多种方式联系采访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 、纽迪西亚中国总部和达能中国公司,但至9月24日晚间截稿时,尚未得到任何一方的回应。
现金直达
纽迪希亚公司的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始创于1901年,原总部位于荷兰,在医学营养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7年,纽迪希亚被法国达能收购,成为后者的全资子公司。1995年,纽迪希亚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成立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为其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据称,纽迪希亚在中国的肠内营养药物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其在中国生产的肠内营养药物主要有:“能全力”【通用名:肠内营养混悬液(TPF)】、“百普力”【通用名:肠内营养混悬液(SP)】、“康全力”【通用名: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康全甘”【通用名: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能全素”【通用名:肠内营养混悬液(TP)】。进口的药品有“百普素”【通用名: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其中,肠内营养混悬液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当地医保目录。
前述匿名举报人士称,其提供的这52份材料,即是显示纽迪希亚为促进上述药品销售而向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武警总医院、世纪坛医院、安贞医院、潞河医院、积水潭医院、263医院等14家医院的医生输送不当利益的情况。
比如有一份名为《费用明细汇报表》(2010年)的材料显示:
纽迪希亚希望2010年下半年,在宣武医院的特需门诊A医生(此处隐去姓名,下同)那里开出“百普力”1600瓶(500ml/瓶),为此对A医生开出了3000元的费用预算。其医药代表则在10月至12月末,分四次给A医生“兑现”总共3000元。
对于特需门诊的B医生,纽迪希亚希望其能在下半年开出1200瓶“能全力”(500ml/瓶),为此对B医生开出了2000元的预算。其也在10月至12月末,分三次给B医生分别“兑现”:800、800和400元。
这份材料里,还记录了纽迪希亚对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科、药剂科各一位医生,以及711医院神经内科两位医生、药剂科一位医生开出药品、给予报酬的情况。
明细表显示,纽迪希亚向这6位医生共“兑现”23500元。
药剂科并不直接对患者开药,但对医院进药的品种及规格有相当的发言权。因此,纽迪希亚给宣武医院药剂科的C医生开出了3000元的预算,兑现总计达到5000元。对于711医院药剂科的D医生,则在2010年10月7日“兑现”500元。
这种直接记载“兑现”情况的材料,还有2013年6月、7月、8月的《统计表》。这份表格显示,在2013年6-8月三个月里,纽迪希亚向北京航天总医院4个科室的6位医生,以及宣武医院8个科室的13位医生,“兑现”58580元;最多的一位医生3个月里“兑现”21140元。
举报人称,纽迪希亚给这些医生结算费用绝大多数时候是现金交易。
五花八门的输送
在直接支付现金外,纽迪希亚向医生输送利益的其他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资助旅游就是一种常见方式。举报材料中显示纽迪希亚曾资助医生们到国内的江西婺源、海南三亚、云南玉溪等地旅游,以及到韩国、柬埔寨等地出境游。
不仅如此,举报材料中有份《医院费用计划》还提出,要“针对(医生)个人爱好对其投入、谈协议”。
宣武医院康复科有位E医生喜欢看话剧,《医院费用计划》中在关于这位医生的一栏里特别注明,要给他“定期订话剧票”。
举报材料有记录的是:至少从2011年10月8日开始,纽迪希亚就开始给这位医生送话剧票,当次金额为1000元。2012年4月,话剧票800元。
2013年4月,话剧票400元。宣武医院血管外科的F医生,也在2011年10月8日收到了1400元的话剧票。
对于喜欢书籍的宣武医院普外科大夫G医生,举报材料显示,纽迪希亚公司至少给其送过两次购书(卡/券),一次为700元,一次为1800元。
举报材料中一份医药代表的工作计划显示,纽迪希亚公司曾派出员工应约给一名呼吸科的医生买了一条“罗汉鱼”并送至其办公室,还曾帮助至少2位医生安装鱼缸,甚至还定期不定期地每次拿出500元来清洗打理“各科室鱼缸”。
除了春节、中秋等节日,以及医生的生日,纽迪希亚会进行拜访,送礼物或现金外,在不同的季节,也会组织医生进行活动。
一份相关经费明细表显示,在2013年4月,纽迪希亚曾组织北京航天总医院的两位医生去“采草莓”,一位花费1350元,一位花费1000元。2013年8月又组织医生去“摘葡萄”。
对于医院整个科室活动的赞助,是另一种较为常态的方式。有的科室活动,是只赞助资金,一次1000元或2000元;有的是直接安排好活动项目,比如2011年11月,曾组织宣武医院两个科室,以及北京航天总医院一个科室参加“卡丁车”活动,费用5000元。
在一份《2011年11月的费用申请》清单中,提及花费2000元组织某医院神经内科参加卡丁车活动时,特别注明:“因为是新轮换的大夫,想做次活动推广我们的产品。”
“统方”和“超适应推广”
那么纽迪希亚又是依靠什么来对医生进行“兑现”,及评估“投入”的效果呢?这涉及到一个重要环节——“统方”(统计医生的处方量)。
举报人士称,“统方”的信息,需要从医院的信息技术科获取,“行价”一般是每个月每个规格的药品200元,“(信息科)这是个肥差,以前挣的可能比医生还多。”
这些举报材料里没有直接显示向信息科“付费”的内容,但其中共有9份“统方”材料,具体到了某年某月某日,由哪个医生,对哪个病房的哪个病人,开出了什么样的药品,及药品的规格、价格。
举报材料中,有一份《2013活动投入跟进分析》,则将“投入产出分析”做到了极致。
材料显示,2013年4月,纽迪希亚组织了武警总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一位医生H前往云南玉溪活动。“投入前”的2013年3月,H医生共开出“百普力”80瓶。“投入后”,2013年5月,H医生当月开出相关药品总数增长60瓶(袋);6月相比3月增长220瓶(袋)。
2013年4月,纽迪希亚也组织了世纪坛医院呼吸科的I医生前去江西婺源活动。“投入前”的2013年3月,I医生开出“能全力”100瓶、“百普力”50瓶、“康全力”18瓶(袋)。“投入后”的5月,此三种药品共增开112瓶(袋)。
也有的医生,在参加活动之后,开出的药,不增反减。对此,有一份举报材料专门写明注意策略:“投入后销量反馈明显则可追加投入,投入后因没有跟进等个人原因而没有增长,则取消后面投入”。
至于每瓶(袋)药向医生“兑现”多少钱?举报材料中的另一份《康全力费用申请表》显示,纽迪希亚对“康全力”,每袋1000ml装的,向医生“兑现”20-28元不等。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文件,1000ml(750kcal)袋装的“康全力”,从2010年11月20日开始执行的标准是,每袋最高售价是280元。纽迪希亚推荐的剂量,此规格,患者每天一袋。
举报人士对记者称,纽迪希亚公司的医药代表,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促进药品的销售,可能还进行了超适应症推广(指医生用药超出了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范围)。
对于举报材料里涉及到的医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对其所在的医院名称及姓名,进行了核对,除个别医生的名字书写错误,或所处科室进行了轮岗外,其余基本准确。
记者随机联系了其中几名医生进行求证,得到的反馈不一:有医生一直没有回应;有医生则反问记者是否有“(收钱)签字”的直接证据;一位前文提到的宣武医院药剂科C医生则说,她从2008年后就不再负责药剂科的事务,也从来没有与医药公司的人打过交道。
自近月匿名医药举报增多后,北京市等地由纪检部门牵头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此次“医院实习生”提供的材料线索是否真实、准确,尚待有关部门跟进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