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之所以容易在冬季高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寒冷可以升高血液黏稠度。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们不易感到口渴,喝水较少,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血液黏稠度升高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为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影响心脑供血。二,寒冷可以导致血管痉挛。人体突然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血管无法适应激烈的冷热变化,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管腔变狭窄,阻碍血液通过,另外还可以使血管内已经有斑块的患者发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彻底切断心脑血液供应。三,寒冷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在寒冷环境里,人体外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压越高,罹患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也就越高。四,天气寒冷时人们容易患感冒,这也可能会诱发或加剧心脑血管病的病情。在冬季这个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期,应注意做好防治。
适量饮水 天冷时人们不易感到口渴,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注意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在一天的时间里,成人每公斤体重应补充35~40毫升水,体重50公斤的人应该补充1750~2000毫升水。饮水最好选择温开水,避免因水温过冷过热而刺激肠胃导致血管收缩。
注意保暖 卧室室温一般控制在20℃左右为宜,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在室外气温过低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外出。外出前最好先在走廊或过道里站一会儿,预先适应一下气温再出门,出门时应重点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
积极用药 寒冷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斑块形成和破裂,堵塞心脑血液供应。所以抑制斑块形成、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是预防的重点。对于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三高人群,还要坚持服用降脂、降压、降糖药物。
http://www.aibaoyl.cn/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