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记者曾报道宫颈癌将是“人类第一个可以完全根除的癌症”,报道中提到“打一针疫苗,可望预防宫颈癌”。今年4月,众多媒体纷纷撰文称:“我国首个癌症疫苗——宫颈癌疫苗有望在两年后问世。”我国真的拥有自己研制的宫颈癌疫苗吗?宫颈癌疫苗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记者近日采访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子宫颈癌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
今年5月,第22届国际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临床研究大会在加拿大召开。乔友林等8位中国大陆代表出席。这次大会讨论最多的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乔友林告诉记者,这次大会显示:HPV预防性疫苗已获成功。目前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等机构牵头进行的多国大样本HPV疫苗研究的三期临床试验已接近尾声,预计2006年底将先后获得欧洲与美国FDA的批准上市。
■最佳途径:采用疫苗进行病因预防
宫颈癌是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余新发病例,23.3万妇女死于该病。在我国中西部农村的部分地区,宫颈癌是妇女主要的卫生问题之一,部分县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几十年居高不下,死亡率高达30/10万。
乔友林说,其实最为理想、且能从根本上防范子宫颈癌的办法,是采用疫苗进行病因预防。
HPV最让人挠头之处,在于它“变身有术”。目前已经确定的HPV类型大约有110余种之多,可分为“皮肤型”和“生殖道型”,其中“生殖道型”HPV按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其中低危型HPV包括6种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HPV包括13种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的发生相关,其中尤以HPV16和HPV18为“首恶”。
科研结果证明: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HPV疫苗研制分“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类。目前研究最多的是HPV病毒样颗粒,具有类似于病毒的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而不含DNA,不会在机体内引发因为接种疫苗而导致的病毒感染,可以达到很好预防HPV感染的效果,因而也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预防性疫苗。
1991年,HPV-16疫苗研究成功,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制出乳头瘤病毒样颗粒。据悉,截至目前,世界上开发成功的宫颈癌疫苗主要是两种预防性疫苗:一种是Merck(默克)药厂研制的四价疫苗,主要针对引起子宫颈癌的两个HPV高危型16、18和引起生殖道尖锐湿疣的两个HPV低危型6、11;另一种是GSK(葛兰素)药厂研制的二价疫苗,可以对付HPV高危型16、18。
迄今有关HPV疫苗临床试验的结果鼓舞人心:英、美、德、巴西、新加坡等国家已接种疫苗的妇女不但可以预防持续和暂时的HPV-16感染,而且还可以预防与HPV-16相关的癌前病变。HPV-16持续和暂时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91%,癌前病变的保护率为100%。这种疫苗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阻止病毒在妇女生殖道的繁殖,阻止传染给新的性伴侣。
HPV主要是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所以医生们相信,对那些14~15岁的年轻女孩(在她们尚未发生性行为前)进行HPV疫苗接种,是一种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中国贡献:为疫苗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乔友林告诉记者,虽然我国也在进行HPV疫苗的研制和开发,但目前尚无一个产品可以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在HPV疫苗研制的全球竞赛中,中国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我国正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进行HPV型别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为多中心HPV预防性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做准备。
200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合作,在山西省阳城县进行了HPV感染基因型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的现患调查,对942名不同年龄组的妇女进行了14种高危型和23种低危型HPV的检测。研究初步显示:在宫颈癌高发的农村地区,高危型HPV的现患率为16%,CIN的现患率为9.8%。
2004年12月,IARC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再度合作,在深圳市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这是首次研究HPV以及其不同型别在移民人群中的现患率。更有意义的是,可以进行中国农村地区(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市)的HPV感染的流行病学比较。该研究对1563名符合条件的妇女进行了44种不同HPV型别的检测,HPV16、18和58型内的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的检测等。目前研究尚在进行中。
乔友林说,通过上述研究可以了解到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HPV感染现患率以及相应的HPV分型的数据,从而为将来HPV疫苗的人群研究提供基线资料。
■且慢乐观:疫苗没法“罩住”所有高危病毒
据介绍,与宫颈肿瘤密切相关的高危型HPV以16、18、45、31和33等最为常见,针对16型HPV的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的53.5%,针对以上五型的五价疫苗可以预防83%的宫颈癌,再加上52和58型,比例就可以达到87%,显然,疫苗覆盖的型别越多,可预防的宫颈癌的比例就越大。
由于存在疫苗稳定性和成本效益等问题,目前研制成功的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针对16、18、6、11型的四价疫苗和针对16和18型的二价疫苗,针对其他型别的疫苗研究尚无免疫原性的数据能够证实其有效。因此,还没有一种疫苗能够抵抗所有高危型HPV感染。
乔友林强调,要完成一个大样本的前瞻性疫苗观察研究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预防癌及癌前病变还要依靠各种筛查手段。所以在公众宣传教育中不应过分强调疫苗万能而让人盲目乐观。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彭玉日前提醒,即使宫颈癌疫苗得以广泛使用,其效果也要在二三十年后才能显示出来。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推广早诊早治。宫颈癌的检查方法较多,各地可以根据具体经济状况和医疗条件开展普查工作,即使30~59岁的妇女一生中只要筛查一次,即可受益,可使宫颈癌的死亡率下降一半。
专题:
疫苗
肿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