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奥林匹克健儿将自己的体能发挥到极限时,他们细胞中的能量生产途径就会切换到一个无氧途径以保持能量流动。癌细胞也能利用这个厌氧行糖酵解途径,即使是在周围氧气充足的时候。现在,研究人员发现抑制一种糖酵解的关键酶能显著缓解肿瘤的生长。这一发现揭示出了药物靶向癌症的新途径。
1924年,德国生化学家Otto Warburg首次描述了细胞如何在癌变时切换到厌氧糖酵解途径,之后“Warburg效应”就引起了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这种转换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肿瘤有时必须应对缺氧的状况,因此需要进行厌氧能量生产。Warburg和之后的科学家推测干扰糖酵解可能是治疗癌症的一个途径。1997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家Chi Dang发现抑制一种与糖酵解有关的酶LDH-A(乳酸脱氢酶),能够缓解培养的癌细胞的生长。
现在,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明利用RNAi(RNA干扰)技术能够抑制LDH-A,并因此将癌细胞的生长率降低100倍。而且,当研究组将LDH-A正常癌细胞和LDH-A缺乏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中时,缺乏LDH-A的肿瘤生长的很慢并且杀死小鼠所用的时间平均比LDH-A阳性肿瘤多了2.5倍的时间。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最新出版的Cancer Cell(IF:8)杂志上。
研究人员推测这种方法的毒副作用将会很低,这是因为已经有研究证明LDH-A不能正常起作用的人还是能够健康地生活。但是研究人员也提醒药物必须只攻击LDH-A而不会攻击LDH-B,才能保持心脏功能的健康。
小知识:
当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向着体能的极限冲刺时,其体内细胞的能量输出模式也产生了变化——它们会选择一种无氧的途径从而保持体液的流动。其实,当周围充斥着大量的氧时,癌症细胞也会采用类似的策略——科学家称之为无氧糖酵解。如今,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抑制与无氧糖酵解有关的一种关键的酶,能够显著降低癌症的生长速度。专家表示,这一研究成果将为癌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早在1924年,德国生物化学家Otto Warburg便首次描述了当细胞变为癌细胞时,它们是如何转化出无氧糖酵解机制的,并且从那时开始,癌症生物学家就一直对所谓的“Warburg效应”怀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这种功能转换的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肿瘤有时必须应付氧气不足或者缺氧的条件,因此也就需要厌氧性的能量产生模式。Warburg和后来的科学家推测,对糖酵解进行干扰或许能够成为治疗癌症的一条有效途径。1997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家Chi Dang发现,抑制与糖酵解有关的一种酶——乳酸脱氢酶A(LDH-A)——能够在皮氏培养皿中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
如今,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哈佛医学院的癌症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一种名为RNA干涉的技术,能够抑制LDH-A,从而可以使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降低大约100倍。除此之外,当由细胞生物学家Valeria Fantin领导的研究小组将含有LDH-A的肿瘤细胞和缺乏LDH-A的肿瘤细胞移植进实验室小鼠体内后发现,缺乏LDH-A的肿瘤细胞生长得更为缓慢,并且与LDH-A呈阳性的肿瘤相比,前者使小鼠死亡的时间平均延长了2.5倍。Fantin表示:“我们对于这些肿瘤生长速度之间的差异真的感到非常吃惊。”研究小组在6月份出版的《癌症细胞》杂志上报告了这项研究成果。
Dang对此表示赞同,他称这项新的研究成果非常“引人注目”。Fantin推测,这种干涉疗法的副作用造成的危害可能较小,这是由于个案研究表明,体内缺乏功能性LDH-A的志愿者依然很健康。但是Dang强调,利用这种方法研制出的任何药物必须只对LDH-A产生作用,而非乳酸脱氢酶B(LDH-B),后者对于人体的心脏功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