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大学Anderson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细胞质中的核苷酸(nucleotides),能有效阻止细胞进行程序性死亡。并提出治疗癌症最理想的方式,应该让线粒体释放大量的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简称CC),同时要让细胞质中的核苷酸量降到最低,才能更有效的治疗癌症。此研究发表于6月30日Cell期刊。
当细胞寿命终了、细胞受损而无法修复,或受到病毒感染的情况发生时,细胞会启动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或称为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的的驱动蛋白是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这个分子会和细胞质中的Apaf-1结合,进而形成细胞的”死亡之轮”(death wheel),他们会活化caspases,最后把细胞撕成碎片。
Tang研究团队发现癌细胞中若加入核苷酸,可以阻止细胞凋亡。这些核苷酸形成细胞内的天然屏障,阻止细胞色素C遇到细胞质中的Apaf-1,显然就是避免细胞死亡的“前幸存因子”(pro-survival factors)。若在细胞上加压力时,可看到微量的细胞色素C出现,但却起不了作用,因为在充满核苷酸的细胞质,无法让细胞色素C遇到Apaf-1。过去尚无人报道这种屏障可以阻止细胞的自然凋亡。
这项研究颠覆了过去治疗癌症的看法,也暗示目前的抗癌治疗为何无效并容易导致癌细胞抗药性,因为大部份的癌药设计都只想让线粒体释放大量的细胞色素C,而没有从降低核苷酸着手。这样癌细胞很快就会对癌药产生反抗性,导致癌细胞不易死亡。因此,更合理治疗癌症的方法,除了让线粒体能释放大量的细胞色素C外,还要让细胞质中的核苷酸量降到最低,才会达到最大的效果。
参阅文献:Intracellular Nucleotides Act as Critical Prosurvival Factors by Binding to Cytochrome C and Inhibiting Apoptosome, Cell, Vol 125, 1333-1346, 30 June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