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杨举伦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昆明医学院附一院普苹教授等历时8年共同完成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的分子病理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并获得2005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先后有11人参加研究工作并得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克里斯曼教授的支持和指导。
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重要价值,在病理学理论方面通过研究发现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使乳腺良性病变发生了从良性到恶性的转变;在早期诊断方面可以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检测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重要辅助指标;在治疗方面可研发两种癌基因蛋白的基因工程抗体,将正常抑癌基因导入病体内的药物,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约占女性恶性肿瘤总数的21%,每年有120万人患病,50万人致死,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妇女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并以每年0.3%~8%的速度增长。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发病年龄低龄化的趋势。目前对乳腺癌的诊断靠病理检查,但是按国际上现行的病理标准检查出乳腺癌时已经偏晚,使得不少患者虽然做了乳腺全切和放疗、化疗后最终仍然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此研究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乳腺癌的形成经历了从正常乳腺到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入癌的过程。建立乳癌的早期诊断技术,关键是要弄清楚乳腺癌是如何发生的,即如何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变成癌细胞;探讨什么基因在乳腺癌形成过程中(从良性到恶性的过程)起作用,找到并明确这些基因发生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生原因包括遗传中获得与乳腺有关的异常基因和后天受致癌因素影响发生的基因变化。
据悉,杨举伦、张亚平、普苹等科学家从乳腺癌的后种可能性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选择手术切除的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单纯性增生)标本、癌前病变标准(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标本作为研究材料入手,并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合作,使用了该校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乳腺癌发生模型(MCF10),运用了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硫化测序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突变检测技术等国际上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乳腺癌和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中发现2种癌基因(H-ras、c-erbB-2)和7种抑癌基因(p53、p16、PTEN、Rb、BRCA1、BRCA2、NOEY2)发生了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他们通过项目研究,证实了这些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重要生物学作用,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作为癌前病变的本质,为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并首次提出了通过检测乳腺良性病变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预测和早期诊断的新观点和诊断模式,对乳腺癌诊断和防治以及肿瘤病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13篇,研究成果已被省内外14家单位用于教学和预后诊断,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