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繁忙的会议间隙,我们有幸采访了第七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
陈燕院士首先向我们介绍说,本次ACOS和CSCO联合大会是两个学会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如此大规模的学术会议,来自亚太地区、欧美等国和国内的代表达3000多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ACOS和CSCO的肿瘤学联合研讨会,美国、加拿大、法国等肿瘤学界的一些顶级专家前来参会。这次会议十分有意义,说明我国的抗肿瘤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
孙院士说,CSCO目前已成为继ASCO、ESMO之后的全球第三大临床肿瘤学学术团体。在谈到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趋势时,孙院士满怀信心地说,从长远观点看——我国肿瘤发病率将在20~30年后下降
孙院士解释说,肿瘤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在很长一段历史中肿瘤还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疾病。但是自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各国肿瘤的发病开始明显增多。
到20世纪末,随着人们对肿瘤病因的逐步认识,欧美等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使得肿瘤的发病呈现下降趋势。但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的增长仍呈直线上升趋势,恰似发达国家20世纪前半叶的态势。
西方学者预测,我国在2025年之前,还很难使肿瘤发病转为下降。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吸烟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还很严重。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重视保护环境。因此,我们相信在经过20~30年的努力,我国肿瘤发病率将有可能走向下降。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孙院士说,还应告诉公众避免肿瘤的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如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喜食煎炸及腌制食品)、某些感染(如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空气污染、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等等。逐渐重视和改进这些因素,有望降低致癌危险。
孙院士十分乐观地说,有些癌症的发病率以后肯定会下降,如肝癌,因为乙型肝炎病史是肝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现在乙肝疫苗接种已成为全国儿童计划免疫的一部分,新生儿已普遍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因此若干年后,乙肝的发病率肯定会大大降低,肝癌的发病也肯定会随之降低。另外,现在我国也已经开展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接种,这可降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继而降低我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
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
孙院士告诉我们,癌症已不像过去人们所认识的那样不可治愈,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是错误的。
ASCO 2006年的资料显示,美国肿瘤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65%。在我国虽然还远达不到这么高的比例,但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患者治疗后平均5年生存率也已超过50%。对于某些肿瘤,即使已到晚期也还能治愈,如绒癌、睾丸肿瘤和一些淋巴瘤等。有些绒癌患者治愈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能生育。另外,睾丸肿瘤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也已接近80%,有的患者已有肺、肝、骨转移仍然治愈多年并维持正常生活,早期患者的生存率更高。其实,有些转移的乳腺癌和已经肝转移的大肠癌部分仍可治愈。这都是近年来临床肿瘤学的重要进展。
肿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肿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是本次大会的主题,就这一主题,孙院士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他比喻说,个体化靶向治疗就像中医的辨证论治。同样是感冒,但根据不同的分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当年古人分辨的是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等等,而今我们的辨证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同一类肿瘤患者,因受体及基因的不同,使其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例如,目前人们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TK)开发出很多TK抑制剂(TKI)。研究显示,亚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KI治疗效果(20%)优于白种人(10%)。
美国有学者发现,EGFR的TK编码区的基因突变与TKI的疗效相关。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亚洲人EGFR的TK编码区基因突变率较高,因而对TKI类药物比较敏感。孙院士说,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筛选存在该类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TKI靶向治疗。这种有选择地进行TKI治疗,可使有效率提高1倍,达到30%~40%。
肿瘤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对于已经发生的肿瘤患者,孙院士说,他们现在的治疗原则就是努力把它变为一种慢性病过程,从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正如很多其他慢性病一样,如高血压、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经降压、降糖治疗后,患者可在病情相对平稳的状态下生存。
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
孙院士介绍说,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的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肿瘤细胞本身即可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后者使肿瘤生长出新血管,以供养肿瘤的生长。但是机体也会产生血管内皮抑素,抑制或抵消VEGF的作用,这种血管内皮抑素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肿瘤能持续生长的原因之一,推测与机体内血管内皮抑素不足有关。于是人们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来合成血管内皮抑素,以抑制VEGF的作用。
现在,美国已经合成了血管内皮抑素,并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但结果显示有效率仅为5%,还不如化疗的疗效,因而放弃了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孙院士说,我国学者的贡献就在于将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应用,并且通过最严格的双盲对照多中心试验证实:联合治疗能缩小患者肿瘤体积,明显提高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1~1.5年生存率。该试验由于有这三方面的循证医学资料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
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代表了一种抗肿瘤治疗的新发展方向,这种治疗除了肺癌以外还有望用于包括结肠癌、肾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团结、协作、务实的CSCO
当记者提到我国抗肿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像孙院士这样老一辈肿瘤学家的贡献时,他回首了自己与肿瘤抗争40余年的历史,而且禁不住感慨万千。
孙院士在50年代末最初接触抗肿瘤内科专业时,遇到了重重困难,当时既没有获得最新信息的渠道,又缺少前辈的指导。而现在的形势则完全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抗肿瘤事业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多,他们经常参与国际多中心协作研究,目前有些国际化多中心临床试验,也由他们作为亚洲或全球的牵头人。
当谈到抗肿瘤事业后继有人时,孙院士的欣慰溢于言表,他对他的学生和弟子们的将来寄予无限希望,他表示愿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把舞台让给年轻人,使自己的学术生命得到延续。
最后孙院士告诉我们,他感到非常高兴的是CSCO是个十分团结的集体。自学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团结、协作、务实”的宗旨,学会内老、中、青三代人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临床肿瘤学术组织。
在评价中国肿瘤学防治水平时,孙院士说,我国在某些肿瘤的防治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就总体水平而言,还有相当的差距,但他表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一差距将会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