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杀伤癌细胞时基本上不损伤正常细胞,这种“癌症靶向治疗”被认为是未来癌症治疗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浙江理工大学刘新垣院士领衔的“癌症靶向治疗”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昨天,在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上,众多前沿科技让在场的近200位专家惊叹。
恶性肿瘤的治疗长期以来是一项世界性难题。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010万,死亡620万,癌症现患者2240万。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预测,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目前临床常用的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等肿瘤治疗方法,都存在着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又会杀伤正常细胞的“弊端”,因此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对恶性肿瘤“定点清除”或称为“靶向治疗”的新思路,也就是说用针对性药物作导弹,瞄准癌细胞这些靶,然后有针对性的击毁。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及细胞所、浙江理工大学刘新垣院士介绍,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肿瘤细胞内部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清楚。这也使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抗肿瘤治疗新方案成为可能。目前已经有单克隆抗体治疗、基因与病毒治疗、细胞载体的靶向治疗和新生血管抑制剂等多个癌症肿瘤靶向治疗方法问世。
浙江理工大学吕正兵博士介绍,抗体药物与化疗药物的结合为研制新型肿瘤靶向药物开辟了广阔途径,抗体药物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靶抗原的多样性,抗体结构的多样性与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可作为“弹头”的化疗药物的多样性。制备抗体药物的定向性,抗体药物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可以定向制造,即根据需要制备具有不同治疗作用的抗体药物。可以针对特定的靶分子,定向制备相应的抗体;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弹头”药物。“有些治疗药物已经进入临床阶段,有的还在临床前试验。”
由于抗体技术的发展,至今全球已报道的抗体有10多万种,其中基因工程抗体有1000多种,目前国际上已有500多种抗体用于诊断与治疗,其中8个是用于肿瘤治疗的靶向抗体。随着人们对肿瘤的基因及其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将凭借其特异性与靶向性,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