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睡得安稳,肺气要养足了才行。肺气足了,它老兄的“肃降”功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人们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尤其是在肺经当令的寅时。熬夜的人都懂,晚上十一二点甚至一两点都好熬,甚至越熬夜越有精神,很多人写文章或做决策,非得在这个时间段不可,因为此时人体真气由肝胆主导,主决断,常常可以想出些好主意,写出好文章。而到了凌晨三点,便很容易开始熬不过,就是因为肺在此时当令,全身气血要自上往下“肃降”,人体要顺应自然进入深度入眠。相反,那些年纪大的人,则容易在这个时间段醒来,因为他们已经肺气虚弱,肺的肃降功能变差了。因此,对治失眠,实在应该从养肺气治起。
中医认为,肺在五行中属“金”,对应“秋季”。所以秋季养肺,是对治失眠的好时节!秋天如何养肺,以往医家教徒弟,总会先忽悠一番大道之理,然后才传授密法。什么人最容易睡不着睡不安稳呢?
心事多的人?烦恼多的人?杂念多的人?整日勾心斗角,斤斤计较的人?身体不好的人?答案很多,大家自己就能找到很多原因。什么叫以身证道?这就是以身证道!自己找原因,自己对自己开刀,不要让那个“我”给骗了,勇敢面对自己、解剖自己,很多病因就能找到。病因找到了,才能“辨证施治”!
还是同一个问题,换另外一种问法:什么人最容易睡得安稳呢? 赵本山宋丹丹他们在《昨天、今天、明天》的小品里说了:“没心没肺的人都睡得好”!——这句话还真的有道理!心底无私,胸怀坦荡的人,以及“比较简单”的人,都最能睡。所以,治疗失眠的最根本大法,就是做个简单的人,做个心底无私,胸怀坦荡的人!
这样说来,失眠似乎是精神、心理上的原因,与肺气充足与否无关。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在古传中医看来,精神与物质,其实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这一点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刚好相反。早在几千年前,古传中医就认识到过度审慎思虑会伤神,神被伤了,人就会患得患失,惊恐畏惧,五脏六腑的真气就会流散不止,使神乱无度。神乱了,就会伤魄,魄伤了,就会使人“行为失常”,该睡的时间睡不着!我们知道,中医认为“肺藏魄”。肺主一身的气,而魄居气中,肺气虚弱了,魄就无承载之力。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很有魄力”,或者说一个人“没有魄力”,按古传中医的观点看,就是说这个人肺气很足,或者肺气不足。肺气足的人,往往会有过人的胆魄,肺气弱的人则相反!失恋或事业失败的人,很多时侯会表现得毫无魄力,皮肤枯燥,毛发憔悴,甚至容颜枯槁,就是伤着了“魄”,伤着了肺的真气!这方面西医讲不清楚,在中医看来却很简单:肺藏魄,肺主皮毛。《黄帝内经》就说:“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
说到底,要有好觉睡,先得做个简单快乐,坦荡开朗的人,尤其在秋季,要注意让自己别多愁善感去“悲秋”,别“殚精竭虑”去伤人。下面我就介绍一下秋天如何养肺阴,好让自己一年四季有好觉睡的方法。——须知任何方法都是“技术”层面的东西,真正改变一个人的,除了技术,还是“精神”、心理、心灵层面上的改变!如果你一边炼着这些古传中医秘法,一边偷鸡摸狗,就算你能睡得着,身体还是会受“制裁”的,“大道无私”就是因为“大道至私”,不会偏但任何人!
方法有两种:早上站着炼,晚上躺着炼。
先讲早上如何站着炼:
1)早上起来,在空气清新处,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手高举过头以使肺部尽量扩张。
2)然后,先口呼后鼻吸。呼气时,舌尖轻抵牙齿根部,默念“呬”字吐气,同时小腹回收。当呼气尽时再用鼻子吸气,吸气时闭口,轻叩齿,丹田随吸气自然鼓胀,吸到尽头就再呼“呬”字诀。
以上反复进行,每次炼个30分钟。
再讲晚上如何躺着炼:
1)仰卧,全身放松,两脚分开,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2)用鼻子呼吸。吸气时两手紧握“金刚印”,同时两脚十趾往脚心方向扣,仿佛也要握“拳”一样收紧。呼气时,手、脚“同时”放松。
以上反复,一吸一呼算一次。一边做,一边数,做49次,然后静静体会心安神灵,无牵无挂的感觉,接着就可以睡去。有人练习几天就能睡得很好了,有人则需要炼一整个秋天。总之,不要急躁,才不上秋天的“当”。
顺便说一下,古传中医还有一个很“惊人”的观点,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会引起身体的变化。比如说,“遮师光明得肺鼻果”,就是说肺部和鼻子的问题——尤其是绝症,几乎都可以归根到“遮师光明”上来。那些不尊重师父,遮盖老师光明,偷老师的东西出来蒙人,忘恩负义,背叛师友的人,容易得“肺鼻果”。现在鼻炎的青少年比以前多,很多人都认为是环境污染的原因,如果按照古传中医的观点来看,问题出在对上不孝,对师不敬上!如果不懂得从尊师重道,敬师重义上“调理”自己的行为,很难“根”治!
孙思邈真人有句诗:“安神当悦乐,借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补充一下,有网友问及秋天是不是应该多吃酸的。因为肺属金,应于秋气。肺气容易盛燥于秋季,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我们知道,肝脏属木,而“金克木”,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的功能。所以秋天的确要“增酸”,多吃酸的东西,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来抑制过盛的肺气——养足肺气并不是说养“盛”肺气,而是养足肺的“正气”、“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