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探讨染色体如何包扎成紧密聚合结构的研究发表在6月3日的<科学>期刊在线版,主要研究者之一为来自台湾目前就读加州柏克莱分校的张芸佩(以下简称 "张")。
在细胞复制的过程中,染色体由离散状态形成高密度的聚集结构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少了这个步骤,复制成为双份的染色体在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程序中就有很大的机率会发生染色体分配不均的错误。虽然目前对DNA如何形成核小体(nucleosome)的一级染色体结构有相当程度的认知,但是对于更高层级的染色体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却缺乏了解。因此,这份研究以大肠杆菌中的MukBEF蛋白质(属于参与较高层级染色体包扎过程的condensin蛋白质)作为实验对象,来试图了解染色体包扎成聚合体的过程。 透过一套能直接观测DNA受力延伸和独立收缩过程的仪器,张发现由MukBEF蛋白质包扎成聚集状态的DNA在到达一特定拉力(大约是17 * 10-12 牛顿)之下会有连续性、延伸长度类似的延展,而且在无另外添加MukBEF蛋白质和缺少ATP的情况下,被拉长的DNA也能自动回复到被拉长先前的长度。依据一连串相关的实验数据,张与其它研究者提出一个用来解释DNA如何形成聚集结构的模型机制:MukBEF蛋白质的两端附着到DNA上而后,利用类似夹子一般张合的方式来使DNA缩短或伸长; 而MukBEF蛋白质之间则是利用ATP附着到DNA上所释放的能量来互相连结。因此,MukBEF蛋白质基本上就像一排互相连接的夹子,附在DNA上以夹子一端开口重复张合的方式来调控DNA的伸长或缩短。 这项费时三年的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一套有趣的机制来解释DNA如何包扎成紧密聚合结构,也有助于科学界对细胞进行复制的详细机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编按:笔者特此感谢张芸佩拨冗接受Sciscape的采访,也在这里祝她新婚快乐。
原文:
Case, R. B. et al., ‘The bacterial condensin MukBEF compacts DNA into a repetitive, stable structure.’ Science 305, 222-227 (2004)
Published online 3 June 2004 [DOI: 10.1126/science.1098225] (in Science Express Research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