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贺信,掌声。
近日,能容纳数千人的国际会议中心二楼大厅座无虚席。没有人会想到,如此壮观的场面竟然只是一场针灸的学术盛会,却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针灸界学者和临床工作者齐聚一堂。
这样的情景,令无数中医药工作者欣喜难却:在经历了一个中医药“费存之争”的寒冬之后,中医药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关系仍如此之亲密,实在不能不令人感到欣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医疗、教学和科技合作关系。据统计,来我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人员中,学习中医药的人数已连续多年位居第一。开展国际间的中医药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热潮。
21世纪的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东西方文化交融合作日益深入,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机遇。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都将中医药列为重点内容,党的十七大更是将“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写入十七大报告,中央财政对中医药的投入也在大幅增加。
“特别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现代的医学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药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的生命力和特色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出来,这些都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如是说。
尽管如此,中国的传统中医药要得到世界认可,却并非易事。毕竟,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文化认同感。要让一贯以“最科学文化”自居的西方世界承认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王国强说,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就“要以更加包容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相互学习,促进团结和谐。只有通过互相学习,才能认清自己之短,了解对方之长;只有敢于面对自己之短,认真学习对方之长,才能使两者的优势相加和互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认真总结中西医结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不断拓宽渠道、扩大领域,丰富内涵、完善机制,深化层次、提高质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大宁副局长认为,要开展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国家总体外交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要以三个战略和六项任务推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李大宁提出的三个战略是:高层次战略,将积极把中医药的交流与合作纳入国家外交、文化、科技、贸易等发展战略中;区域战略,将采取多元模式、多元目标、多元途径,解决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不同国家(地区)面临的不同问题;为我所用战略,将针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引进、吸收国外最前沿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促进以我为主的中医药发展的自主创新。
六项任务是:加强政策法规研究,争取在中医药学历、中医准入条件、药品市场准入等方面能够得到更多国家的注册认可或许可;加强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组织制订以我为主的中医药国际标准,积极促进中医药标准的国际转化;加强认证体系建设,打造行业品牌,积极培育中医药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中医药国际认证机构,重点对中医医疗机构资质、中医从业人员资质与许可、中药出口产品及出口企业的资质进行认证;加强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提升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水平和质量,营造加快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环境,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国际市场需求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加强中药资源与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建立国际中医药及传统医药信息服务中心,为医疗、科研、教育及生产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市场、投资及政策等咨询服务。
有了这样一种高瞻远瞩的指导思维,有了一步步不断加强的中医药国际合作理念,再加上有了一颗更加包容、求同存异的心,我们的中医药离走向世界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