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拟南芥、水稻、黑三叶杨和葡萄等高等植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进入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一门以研究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的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已成为21世纪生物医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最活跃的热点之一。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方法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已渗透到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共生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
为了更好地加强我国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术交流,中国植物学会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07年10月23日~24日在北京香山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3个单位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开幕式由植物所沈世华研究员主持,大会主席匡廷云院士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植物所副所长葛颂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局娄治平处长分别致辞。
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摘要共计41篇,研究材料包括水稻、小麦、拟南芥、小立碗藓、棉花、芦苇、苹果、藻类、牛笼草、向日葵、盐角草、盐芥、油菜、龙眼、麻疯树、蕨类、真菌等,涉及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生态适应、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以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等。大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何大澄教授作了题为“生物标志物与动态蛋白质组学”的特邀报告。进行大会报告的专家还包括:首都师范大学何奕昆、晏月明教授和崔素霞副教授,中科院基因组所刘斯奇研究员,清华大学刘进元教授,中国农科院潘映红研究员,山西省农科院潘幸来研究员,吉林大学席景会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陈伟教授,中科院上海生理生态所陈芳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高飞,GE医疗集团丁晓萍经理,植物所王台研究员、黄芳研究员、秦国政博士、乐寅婷硕士,以及植物所博士研究生韩锋、王旭初等19位代表。GE医疗集团丁晓萍经理和岛津公司万乐人经理在大会午间为代表报告了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和全面解析技术等。会议期间,大会组织与会代表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