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年6月13日
地点: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向导:北京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郑俊杰(中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组织办公室负责人)
在午后的细雨中乘车一小时,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远离市中心的喧嚣,这里显得宁静而清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红色大楼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该中心是在973计划“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培育和带动下成立和壮大并成为主体和牵头单位的。
973计划“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是我国第一个支持力度过千万的大型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通过5年的实施,逐渐形成了我国南北两个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地。以北京和上海为地域代表的南北方两大阵营,在人员队伍、研究基础、实验资源、实验条件和研究成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其中,北京以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为代表,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肿瘤研究所等为主要团队,在胎肝和成人肝脏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居国际先进水平,在肿瘤蛋白质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的蛋白质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上海则以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为代表,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第二军医大学为主要团队,在肝脏比较蛋白质组和新技术领域成绩突出。北京上海已经成为我国蛋白质组研究的两个重要基地,两个基地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并在南北方形成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973计划“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依托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单位之一,1998年就成立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以此为基础,随后获准成立了“全军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凭借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科研实力,在国内外逐步建立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实验室主任贺福初院士担任本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组织本项目。在该项目的大力推动下,2004年6月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中制药集团、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产学研优势单位组建了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并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实验大楼。2005年10月29日,大楼落成并启用。
2006年,实验室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为主体,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其它优势课题组,申请组建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多级领导、专家的支持下,经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和精心筹备,凭借优秀的研究群体、扎实的工作基础与良好的科研条件,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和现场考查。2007年4月,国家科技部原则批准以军事医学科学院为依托单位,以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为主体建设“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研究中心郑俊杰助理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个外表时尚而简约的实验大楼。大楼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拥有总价值约4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分布在实验室的1—3层,包括混合型四极杆串联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Q-FT-MS)、离子阱多级串联质谱、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毛细管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仪(Q-TOF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自动移液工作站、全自动斑点处理系统、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共80CPU)、42TB容量海量存贮设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系统、蛋白切点工作站等20多台大型科研设备。建立了蛋白质表达谱、修饰谱、功能基因组、抗体工程、蛋白质相互作用、功能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蛋白质芯片等技术平台,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平台。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率,实验室自主研制了仪器设备的专管共用系统,并获国家专利,平均使用率在90%以上。同时,摸索建立了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并加入国家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为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一流的技术服务。
生物谷 www.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