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因组研究》杂志发表文章称:在人的唾液中有600多种不同的微生物细菌,并且这些细菌因人而异。不论人们是否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别生活在地球的两侧,他们的唾液细菌可能都是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母亲说的那样:所有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特的才能、天份……甚至独特的口腔细菌。
德国莱比锡(Leipzig)马克斯-普朗克协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马克-斯通克恩(Mark Stoneking)是该论文的合著者之一,他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我们预计如果将世界上所有不同饮食习惯和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调查,还会发现一些新的差异。”科学家分别从北美、南美、欧洲、亚洲以及非洲等不同地区提取了120个人的唾液样本,通过对这些唾液样本中的基因进行排序和分析,他们已经识别出101种已知的细菌类,其中有39种是从未在口腔中发现过的。此外,研究人员还至少发现64种未知的细菌类。斯通克恩说:“我们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检测唾液的差异,因为这将是史无前例的研究。”
口腔微生物因个体的不同在组成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不受任何地区结构的影响。两个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人与一个玻利维亚人和一个南非人的口腔细菌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没有任何地理上的联系,科学希望了解人口是否与口腔微生物有关。其它一些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居民的内脏微生物分析已经重现了古代人口的分布以及迁移。但是这样的研究需要对调查对象进行胃部活组织检查,所以斯通克恩和他的同事们希望可以通过唾液细菌检测来代替胃部组织检查。
斯通克恩说:“如果我们能够鉴别出特定细菌的变化,那么我们还有希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努力要实现的。这个研究结果也有将助于建立一个健康个体唾液细菌的范围,这将对未来的疾病诊断非常重要。”康奈尔大学的鲁思-雷(Ruth Ley)虽然没有参加这次研究,但他表示:“唾液样本是一件很容易提取的样本,找出唾液否能用于作为疾病状态或易患疾病个体的生物标志,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人们身体每一处生长的微生物所显露出来的信号都是非常重要的。科罗拉多大学的诺亚-菲勒(Noah Fierer)去年曾带领研究小组发现在人们掌心平均有150种不同的细菌,他说:“这项研究也证实了在我们身体里的确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我们基本上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实际上,在人类体内细菌多于人类的正常细胞,科学家估计在人类身体上和身体内部生存的微生物超过人体正常细胞的10倍。菲勒说:“许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可能会吓一大跳,但是在这些微生物中有许多是完全无害的甚至有些还是有益的。例如,一些内脏细菌可以刺激免疫体系的增强,帮助我们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并且可以为我们合成所需的维生素。这些微生物一直随着我们一起生长进化,并且他们依附于人类的身体。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200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决定投资1.15亿美元用来为这些大量的微生物编目录,使得人们对这个细菌家族有所了解。结果人类微生物组项目在去年成立了。在欧洲和亚洲也陆续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对人类体内大量的微生物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将对未来人类的健康意义重大。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胖人和瘦人的内脏中有着不同的细菌群。当胖人减肥的时候,他们内脏中的细菌群也同样发生变化,更加接近瘦人内脏中的细菌群。除掉那些引起肥胖的细菌群就能帮助治疗世界上的肥胖证了。其它内脏细菌的不均衡还会引起癌症、哮喘以及自身免疫病等。(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荐原始出处:
Genome Res. February 27, 2009, doi:10.1101/gr.084616.108
Global diversity in the human salivary microbiome
Ivan Nasidze1, Jing Li2,3, Dominique Quinque1, Kun Tang1,2 and Mark Stoneking1,4
1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D-04103 Leipzig, Germany;
2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31, China;
3National Drug Screening Laborator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City 21009, China
Abstract
The human salivary microbiome may play a role in diseases of the oral cavity and interact with microbiome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in particular, the intestinal tract),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normal variation in the salivary microbiome. We analyzed 14,115 partial (~500 bp) 16S ribosomal RNA (rRNA) sequences from saliva samples from 120 healthy individuals (10 individuals from each of 12 worldwide locations). These sequences could be assigned to 101 known bacterial genera, of which 39 were not previously reported from the human oral cavity; phylogenet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n additional 64 unknown genera are present. There is high diversity in the salivary microbiome within and between individuals, but little geographic structure. Overall, ~13.5%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the composition of genera is due to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which is remarkably similar to the fraction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neutral genetic markers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among human populations. Investigation of som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locations and the distance of each location from the equator.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normous diversity revealed here in the human salivary microbiome will aid in elucidating the role it plays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an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informative species for studies of human population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