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同一个地方生活的人、年龄相近、习惯相似,有的生活如常、有的却得了胃癌?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沈洪兵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筛查出2个新的胃体癌易感基因位点。这是世界上首次专门针对中国人群胃癌易感基因位点的研究,该成果已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遗传)杂志上发表。该研究从基因层面证明了“胃癌会遗传”的可能性。
据了解,人类基因组99.9%都是一样的,在DNA序列构成上仅有极小(0.1%)的差异,正是这0.1%的差异决定着每个人的身高、体重、长相、肤色等生理特征,也决定着是否易患癌症、对何种药物敏感等性征。
新发现 是否易患胃癌,因各人基因而异
所谓“基因位点”,是基因在人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南医大此次发现的2个“基因位点”都与中国人群胃体癌发病显著相关。其中一个增加了患胃体癌41%的风险。
研究人员介绍说:“有人容易得胃癌,有人则不太容易。易得胃癌的那部分人,即为胃癌易感人群。”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例,它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全世界近一半的人口感染有幽门螺杆菌,不过,最终发展成胃癌的只有大约1%。“对胃癌等疾病易感是由基因决定的,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基因影响着胃癌的发生?”
这种差异的专业说法叫“单核苷酸多态”(SNP),它影响着人们是否会患某种疾病及发病时间的早晚。从理论上讲,只要在致癌环境中暴露的时间足够长,每个人都有最终患上癌症的可能,但易感人群对致癌的环境因素更敏感,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患癌症的可能性更高。
南医大联合全国六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胃体癌患者和近6000名健康人的基因组开展分析比较。“样本数量满足统计学的要求,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可以认定与胃体癌的发生相关。”沈洪兵说。
新结论 变异有好有坏,且具有遗传性
南医大此次新发现的两个基因位点,有一个是“好的”,降低了24%的患胃癌风险。“基因的差异是突变造成的。”研究人员解释说,有人产生了有利的突变,有人产生了不利突变。正是这些突变,使不同人发生胃癌的几率不同。有的增加了风险,有的则抑制胃癌的发生,起到保护和预防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每100个胃体癌患者中,仅有9人具有这种有利突变,“也可以理解为,这100人中有91人具有相对不利的基因突变。”研究者表示,遗传因素是胃癌发生的原因之一,胃癌人群大多携带某种不利的变异基因。“而且胃癌的遗传性比较明显,所以如果有家族史的话,得胃癌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老说法 易感≠致病 还是要注意饮食
“癌变有20多种因素,仅仅归结于基因或遗传,是片面的。与饮食、生活方式甚至心理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不利的基因突变并不意味着以后必然会得胃癌。
“更何况,虽基因无法改变,但我们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爱吃腌渍食品等含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食物,多食经过煎、炸的鱼、肉类食品;低硒、高盐饮食,这些都增加得胃癌风险。调查显示,吸烟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的2倍;啤酒和威士忌酒中可能含有亚硝胺而导致胃癌发生。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患癌风险要远远高于单个易感基因的风险度。(生物谷 Bioon.com)
doi:10.1038/ng.978
PMC:
PMI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at 3q13.31 and 5p13.1
Yongyong Shi, Zhibin Hu,Chen Wu,Juncheng Dai,Huizhang Li,Jing Dong,Meilin Wang,6Xiaoping Miao,Yifeng Zhou,Feng Lu,Hanze Zhang,Lingmin Hu,Yue Jiang,Zhiqiang Li, Minjie Chu, Hongxia Ma,Jiaping Chen,Guangfu Jin,Wen Tan, Tangchun Wu, Zhengdong Zhang, Dongxin Lin & Hongbing Shen
Gastric cancer, including the cardia and non-cardia types,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To identify genetic risk variants for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we performe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n 3,279 individuals (1,006 with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and 2,273 controls) of Chinese descent. We replicat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in an additional 6,897 subjects (3,288 with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and 3,609 controls). We identified two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at 5p13.1 (rs13361707 in the region including PTGER4 and PRKAA1; odds ratio (OR) = 1.41; P = 7.6 × 10−29) and 3q13.31 (rs9841504 in ZBTB20; OR = 0.76; P = 1.7 × 10−9). Imputation analyses also confirmed previously reported associations of rs2294008 and rs2976392 on 8q24, rs4072037 on 1q22 and rs13042395 on 20p13 with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susceptibility in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