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人的感觉器官如听觉或视觉,当其中一个存在缺陷时,另一个就会变得更加敏锐,这种变化在人的一生中始终存在。实际上,人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类似的变化或调整也始终没有间断过。德国和以色列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在灵长类动物中,嗅觉感受基因(OR)的缺失和完全视觉的获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嗅觉退化与视觉进化是同步进行的。
嗅觉感受基因是嗅觉的分子基础,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及老鼠都有相同数量的嗅觉感受基因。人类的嗅觉感受基因中60%都不具有活性,这些基因也被称为假基因,无尾猿的这种假基因所占比例为30%,老鼠为20%。为了研究这种假基因是否在所有灵长类动物基因中都占有相同比例,以及它在进化中出现的时间,科学家调查了包括人在内的19种灵长类动物,结果发现,在欧洲,猴子与无尾猿的嗅觉感受假基因比例基本相同;而在美洲,除了吼猴外,这一比例要小得多。
以上结果表明,欧洲猴类、无尾猿和吼猴的嗅觉在进化中都分别出现了衰退。尽管它们并没有一个共同祖先,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特征———三原色视觉。这种完全的视觉需要三种视蛋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然后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真彩色图像。无尾猿和欧洲猴类拥有全部三种视蛋白基因,而大部分美洲猴类却只拥有两种基因。这样可以看出,三原色视觉的进化在灵长类中发生了两次,一次发生在无尾猿和欧洲猴的共同祖先身上,大约是2300万年前;另一次发生在吼猴身上,大约是700万至1600万年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视觉的进化与嗅觉的退化发生在同一时期,当动物的嗅觉退化时,为了生存,它们的听觉或视觉就会更加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