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还不可能对环境化学物做到“零排放”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预警和预防环境化学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近日,来自国内外多学科的专家在北京第24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研讨了“环境化学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危险性评估理论与技术”。
据专家介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目前正从基因、蛋白质、器官和整体水平深入研究,有关化学物对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模式与理论,已在Nature等杂志上有多篇讨论,成为十分活跃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
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断追加资助,我国在环境与机体交互作用方面的基础研究有了可喜的长进,特别是在人类基因组基础研究和环境基因组基础研究大力资助的推动下,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初见端倪,部分研究成果已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机体的作用表现在各个不同水平的损伤效应,而机体在对抗环境因素的作用方面表现为机体防御功能。目前,我国在以机制为基础的环境化学物危险度评估的研究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论证
12月30日,科技部基础司组织以陈洪渊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在北京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与会专家听取了该实验室负责人江桂斌研究员所作的建设计划报告,实地参观和考察了实验室并与有关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该实验室在我国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认为该实验室所提出的“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是合适的,所凝炼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环境分析方法、环境化学行为与生态毒理效应”研究方向及其研究内容,符合当前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目标明确。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并建议建议实验室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抓紧人才引进,加强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力争早日建成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尽快为提高我国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水平、履行相关环境国际公约,培养高水平人才,解决中国持久性有毒化学品污染问题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