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动物来说,身体的左右两半部分为高度对称的镜像––至少从外表上看是如此。这种左右对称的一个例外是蜗牛,它们的壳或者左旋,或者右旋。一项新研究推翻了长期以来有关不对称性形成方式的理论,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工作有助于解释其它动物中存在的左右不对称现像,例如人类和其它脊椎动物的心脏、肝脏的位置与形状。
对大多数种类的蜗牛来说,所有个体的外壳要么左旋,要么右旋。然而某些种类,例如静水椎实螺,既有左旋外壳,也有右旋外壳。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这些镜像蜗牛出自镜像发育模式。该观点的基础来自于对胚胎的显微观察。在胚胎第三次分裂(从4个细胞分裂为8个细胞)的时候,部分子代细胞沿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从而形成左旋蜗牛,如果相反则形成右旋蜗牛。
东京大学生物化学家Reiko Kuroda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与传统观点相反,静水椎实螺的左旋和右旋个体产生机制是不同的。他们抓拍了荧光标记胚胎的三维图像,发现右旋个体的纺锤体––支撑染色体的管状结构––已经发生扭转,细胞边界在第三次分裂的早期看上去已经扭曲。与此同时,左旋胚胎则没有表现出旋转迹像。这些胚胎发生旋转的时间较晚。研究人员在8月24日的《当今生物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左旋个体占优势的蜗牛种类中,早期胚胎细胞分裂情况与右旋个体占优势的静水椎实螺恰好相反。Kuroda表示,她的小组很快就会找到控制手性的基因或基因组。她说,其中的意义远不止蜗牛这类动物。“这种(发育)动态不仅见于蜗牛,而且还与所有细胞的分裂有关。”
亚利桑那大学图森分校的发育生物学家Lisa Nagy赞扬了这个研究小组的工作,称之为“激动人心的、出色的新研究”,推翻了人们长期以来所认同的发育模式。但她也提醒说,“断言蜗牛和任何其它多细胞动物的左右对称机制是否一致尚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