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那些流入野外,并且经过遗传改良通体呈荧光色的斑马鱼会与它们土褐色的乡下“表亲”进行杂交繁殖的担心,现在看起来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科学家在日前于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生物学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变异的小鱼并不具有吸引异性的魅力。
鲐是一种产自南亚河流中的斑马鱼,通常呈银灰色,并长有黑色的条纹。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科学家利用遗传技术将水母和海葵的基因添加到这种斑马鱼的体内,使得这种小鱼的身体在紫外光甚至可见光下,能够显现出绿色或者红色。最初培育这种转基因斑马鱼的目的是为了探测水质的污染情况(通过加载一个能够转换的基因,这种小鱼在水中出现目标污染物后便可发光),然而在美国,随着一种名为GloFish的红色荧光鱼的热销,这些转基因的小鱼从2003年底便开始在观赏鱼交易市场中变得抢手起来。但是有环境保护学家就此表示了关注,他们警告说,那些转基因的观赏鱼有可能流入自然环境,并且与野生的斑马鱼进行繁殖,特别是在它们的原产地——亚洲的热带地区。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Wee-Khee Seah?Zhiyuan Gong和Daiqin Li制作了一个玻璃缸,其中养殖了普通雌斑马鱼或是绿色的荧光雌斑马鱼,它们都需要在玻璃那一头的普通雄斑马鱼以及绿色的荧光雄斑马鱼之间做出选择。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雌斑马鱼把超过80%的时间都花在了用鼻子触碰装有普通雄斑马鱼的玻璃缸上,任凭那些嫉妒的绿色荧光雄斑马鱼如何求爱也是枉然。
研究人员怀疑绿色雄斑马鱼可能被抑制了求偶的本能,于是他们便向雌斑马鱼播放了一些求偶的雄斑马鱼的录像,这些录像经过了数字处理,从而使得那些求偶的野生雄斑马鱼看起来具有荧光般的绿色。毫无疑问,无论身体有没有被荧光绿所覆盖,雌斑马鱼总是首选那些野生的雄斑马鱼。研究人员发现,最终即便不得不与转基因的绿色小鱼进行交配,雌鱼也要表现出它们的不满,做法就是产卵的数量仅仅是与野生雄鱼产卵数量的一半。Seah认为,经过基因修饰的雄斑马鱼昏昏欲睡的求爱方式可能与为了“点燃”肌肉中的水母蛋白质而消耗了太多的能量有关。
英国布赖顿苏塞克斯大学的鱼类生态学家Adam Shohet对此表示赞成,他认为插入一个外来的荧光蛋白质可能颠覆了斑马鱼体内关于能量分配的细微平衡。他确信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时髦的转基因小鱼造成的麻烦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