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的克隆小鼠依偎在它们纯白色的义母旁非常可爱。近日,在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实验室,由长江学者邓宏魁教授和丁明孝教授率领的科研小组利用核移植技术和四倍体胚胎聚合技术在国内率先克隆了小鼠,填补了我国在小动物克隆方面的一项空白。目前这一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虽然国内在大动物克隆方面获得很多突破,克隆牛、羊和猪相继降生,但是在小动物克隆,特别是人类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小鼠上,一直没有突破。在国家863计划和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邓宏魁教授和丁明孝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改进的技术方法不仅成功地克隆了小鼠,并且大大提高了克隆的效率。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动物克隆技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小鼠克隆不仅可以为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细胞和组织分化、基因表达调控、核质相互作用提供了技术平台,而且在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突破将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受社会关注的“北京市科研院2004十大科技成果”评选结果近日正式揭晓,“首只克隆小鼠诞生”名列其中。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由长江学者邓宏魁教授和丁明孝教授率领的科研小组,利用核移植技术和四倍体胚胎聚合技术在国内率先克隆了小鼠,填补了我国在小动物克隆方面的一项空白。目前这一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竞报消息称,到目前为止,共有21只小鼠出生,最大的已有4周龄,健康状况良好。克隆小鼠是棕色的,而生下它们的义母是纯白色的。
虽然国内在大动物克隆方面获得很多突破,克隆牛、羊和猪相继降生,但是在小动物克隆,特别是人类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小鼠,一直没有突破。1998年,日本科学家Wakayama率先成功克隆了小鼠。但是这一技术只有极少数的实验室能够掌握并成功使用。在国家863计划和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邓宏魁教授和丁明孝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改进技术方法不仅成功地克隆了小鼠,并且大大提高了克隆的效率。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动物克隆技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小鼠克隆不仅可以为研究动物配子和胚胎发生、细胞和组织分化、基因表达调控、核质相互作用提供技术平台,而且在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突破将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和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建立于2002年。该实验室是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在转制过程中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同成立的,是市属科研院所转制以及中央在京单位与市属单位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的成果。该实验室主要从事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和疾病模型实验动物的研究,承担着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研究课题。此次在国内利用四倍体胚胎技术率先成功克隆了小鼠,使该实验室成为国际上掌握该技术的为数不多的实验室之一。(http://www.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