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是衡量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作为评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在11日上午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健康素养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与2008年相比,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中国国家原卫生部于2008年的第一次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内地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6.48%,而2012年再次监测发现,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0%,比2008年提高了2.3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尚不能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
但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城乡居民掌握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程度要好于建立健康行为的程度,健康知识尚不能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研究员李英华指出,行为改变需要三个过程,一是知识的获取,二是健康素养的形成,三是健康行为的形成。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研究员李英华:“一般情况下,健康知识的获取比较容易,但是由知识转化为信念再转化为行为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而且这个过程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自身因素的影响,自身因素包括健康的动机、自我效能、文化程度、年龄等等。”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也指出,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知识的知晓率快速提升,但是行为的转化和转变相对比较慢,除了开展健康教育之外,还需要更加有效地措施来防止人们一些不健康行为的出现。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我做一个现场调查,谁认为吸烟有益于健康,都没有。我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我们行为上改变起来很难。怎么办?除了获取知识之外,要让这个人的行为形成还需要外在的压力,比如说我们现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就是形成一个压力性的环境,本身在知识的基础上又有外在的压力和环境才能促使这个人的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