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恋的性向可能是先天造成,而非后天环境所影响?一项相关研究调查了1000位男性同性和异性恋的资料,结果发
现男同性恋性取向最大的关联因素是家中兄长的数目。这项有趣的研究于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虽然类似的理论在多前年就有学者提出过,但最新的研究证明了同性恋与是否被兄长扶养长大无关,但似乎与妈妈是否曾生过男孩有关。以生物观点来解读则为与母亲的子宫有关,而非孩童时期的心理因素。
美国安大略布洛克大学的研究者Anthony Bogaert解释说,可能是母体免疫(maternal immunisation)造成的。对于母亲而言,胎儿来自父亲的Y染色体是外来物,在子宫里会产生抗体;而这种抗体能够持续到下一次的怀孕,因而可能对下一胎的男婴性征方面有影响。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Marc Breedlove指出,佛洛伊德认为过于威严而冷血的父亲可能会使男孩疏于爸爸,趋向转为同性恋倾向,寻求取代父亲情感的依靠。但这项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应该是母亲的免疫排斥导致这样的现象。
原始出处:
Anthony F. Bogaert
Biological versus nonbiological older brothers and men’s sexual orientation
PNAS published June 28, 2006, 10.1073/pnas.0511152103 ( Neuroscience , Pyschology ) [Abstract]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