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壳鸡蛋的外观美观又美味, 蛋壳硬度和强度比一般的褐壳鸡蛋高,是最新的美食时尚并在各大超级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近来,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了,到底是什么把蛋壳变成了这种非一般的颜色。
在这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项目,生物学学系的研究团队證实了第一个蓝壳鸡蛋的基因突变是在200至500年前在南美洲的Mapuche fowl和他们的欧洲后裔Araucana发生的,这发现已被发表在PLoS ONE科学杂志上。这个结果可引领未来孕育蓝壳鸡蛋的技术研究,以便应付将来继续增长的需求。
科学家采用了家禽饲养者所保存的独特基因,清晰地分辨出产蓝壳鸡蛋的鸡裏基因组变异的确切位置。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也惊奇地发现了蓝壳鸡蛋的遗传成因是家鸡内的无害的逆转录病毒(ancient retrovirus) 。
逆转录病毒与大多数细胞生物不同,它们的遗传信息是存录在核糖核酸(RNA) 。它利用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以RNA为模板催化成脱氧核糖核酸(DNA) 来複製自己。这使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永久纳入在受感染细胞的DNA内。当母鸡在排卵时,就透过这个病毒的作用把绿蓝色胆色素, 胆绿素(biliverdin) 积累在蛋壳中。
带领这团队的BBSRC博士后研究员David Wragg说, “出乎意料地发现就是在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鸡上的逆转录病毒独特的整合位点。这表明病毒在塑造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另外引人注目的是,逆转录病毒常被认为会在基因组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上整合,所以逆转录病毒在两种鸡群体差不多相同的位置上整合的机率是极低的。此外,当非一般的蛋壳颜色出现在鸡群体时,必定会引起主人的关注,随后因选择了这特征继而育种和繁殖而得到赞扬。”
一起参与研究的Joram Mwacharo博士说, “当然不只是某几个品种的鸡才生蓝壳鸡蛋的。蓝壳蛋常常在不同鸟品种中找到,甚至乎在同一个鸟群中,例如杜鹃和海鸠,找到一些生蓝壳蛋的和一些生非蓝壳蛋的。因此,逆转录病毒很有可能更普遍地在不同鸟品种的蛋的颜色和图案上的差异扮演著一个角色,但这说法还有待于研究。”
这项研究的开始,是源於Olivier Hanotte教授在巴西会见这论文作者之一的José Antonio Alcalde教授时,对蓝壳蛋的求知欲一触即发。他说, “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这些罕见的,又生高质量的蓝壳蛋的鸡品种数量已愈来愈少,如果还不好好保存和促进农业,他们便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值得注目的是,中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地对中国和北美的品种作出了研究,也在今年公佈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这项诺丁汉大学的研究成果都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和学院的科学家宝贵协助,包括智利天主教大学(Universidad Catolica de Chile)、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Agronomique)、肯亚国际牲畜研究所(International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中国农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生物谷Bioon.com)
doi:10.1371/journal.pone.0071393
PMC:
PMID:
Endogenous Retrovirus EAV-HP Linked to Blue Egg Phenotype in Mapuche Fowl
Wragg D, Mwacharo JM, Alcalde JA, Wang C, Han J-L, et al.
Oocyan or blue/green eggshell colour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trait found in native chickens (Mapuche fowl) of Chile and in some of their descendants i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modern breeds. We report he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endogenous avian retroviral (EAV-HP) insertion in oocyan Mapuche fowl and European breeds. Sequencing data reveals 100% retroviral identity between the Mapuche and European insertions.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nalysis of European oocyan chicken indicates over-expression of the SLCO1B3 gene (P<0.05) in the shell gland and oviduct. Predic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in the 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 indicate AhR/Ar, a modulator of oestrogen, as a possible promoter/enhancer leading to reproductive tissue-specific over-expression of the SLCO1B3 gene. Analysis of all jungle fowl species Gallus sp. supports the retroviral insertion to be a post-domestication event, while identical LTR sequences within domestic chickens are in agreement with a recent de novo mu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