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先生忙着试用盲人用的感官替代装置
谢丽尔戴着帽子进行恢复训练
即使是双目失明的人,也可以清晰地“看”清这个世界,可以和自己的孩子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只不过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后背、舌头或者耳朵。
谢丽尔在感官替代装置的帮助下,渐渐恢复了平衡感。
7年前,经过手术治疗后,谢丽尔从一次感染中恢复过来,她从床上爬起来,感觉很好。可一下床她就跌倒在地板上,谢丽尔知道,是抗生素损坏了她的前庭系统,这是大脑掌控视觉和身体重力平衡的部位。于是,她不得不辞去工作,呆在家里,靠着墙行走,以免跌倒。
然而,3年前,谢丽尔自愿参加了一项治疗实验。治疗时,医生将一条长长的带子放进她的嘴里,带子上紧密排列着144个微电极,通过电线与一根类似木匠使用的水准线相连。谢丽尔头上戴了一顶帽子,水准线就安装在帽子里。当微小电流传过她的舌头时,水准线就能确定她的空间坐标,谢丽尔通过帽子就能接收到位置信息。她每天接受20分钟的电极治疗,慢慢地她就恢复了正常的前庭功能,能保持身体平衡。
电极贴在后背上,可以把后背“看”到的影像转化成视觉信息传给大脑。
这个装置被称为“Brain-Port”,意思是“通往大脑的USB接口”。通过使用新奇的电极,就能替代大脑产生感官信息,让皮肤、舌头或耳朵来看世界。这样,大雾迷漫中的飞行员就可以通过监控舌头或身体上的“感官交换器”来正确驾驶他们的飞机。
感官替代不是新鲜事物,盲文就是用触觉来替代视觉。早在30年前,美国威斯康星州医科大学的神经学家保罗大夫就发明了第一个“感官交换器”,通过安装在头上的照相机来跟踪视觉图像,再将放在一条带子中的电极贴到人体后背上。在这个装置的帮助下,人们不用转身就能看到身后的物体。
直到最近,“感官交换器”才被用于人体实验。保罗大夫正尝试让电极与舌头相连,因为舌头敏感且方便接触。
利用“感官交换器”就可以用舌头看世界,而不是用眼睛。
视觉是通过视网膜成像,然后将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来看世界。当这些视觉信息传递到特殊的感官区时,他们就被翻译成视觉图像。
保罗大夫说,视力丧失后,只要大脑完好,照样能看到外界事物,因为大脑不管这些信息是来自眼睛、耳朵还是舌头,只要有来自外界的信息刺激就行。
35岁的冒险家艾里克先生从13岁起就丧失了视力,最近在用另一种“BrainPort”设备进行治疗。该设备的帽子上带有一个小型录像机,录像机就代替艾里克的眼睛观察外界事物,录像机捕捉到的视觉信息被转换成脉冲,传送到与之相接触的舌头上。
结果,20多年来,艾里克首次找到了门,抓到了朝他滚来的球,还与他的小女儿玩起了石头、剪刀与布的游戏。
不过“BrainPort”设备也有出问题的时候,艾里克先生说,有几次录像机“看”到了他妻子,但是他却把她当成了一棵树。还有一次,他沿着人行道走,差点掉到了桥下。
美国联邦政府对感官替代技术很感兴趣。美国海军正在试用这一舌头设备来帮助海军在黑夜里找到他们的航线。专家们相信感官替代技术最终会帮助成千上万的人克服感官障碍,而且这些设备也会带来更加轻松的应用,比如视频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