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称,他们已弄清楚人为什么会酗酒,为什么会对酒精产生依赖。 科学家认为,长期酗酒会刺激人脑某种特殊蛋白质的生成,而这种特殊蛋白质能改变脑部一些主要负责接收信息的神经“反应失常”。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或许已经可以阻止上述现象发生,也就是说可以降低人体对酒精上瘾的危险。这项研究结果是在2004年12月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
这种被称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的蛋白质能和负责学习工作的脑部神经发生反应。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对老鼠的实验中发现,长期酗酒会使tPA大量产生,而tPA和脑部神经间的相互作用就会使人体产生对酒精的依赖性。
研究表明,tPA加快了脑部主要神经的活动,久而久之,人体便习惯了这种不正常的神经兴奋。 也就是说酗酒的人久而久之,其脑神经就会逐步适应一种不正常的新环境。 一旦这种新环境改变,脑神经又会一下子无法适应。
科学家相信,当人体突然停止酗酒时,以前酗酒对神经产生的过度刺激依然能引发一系列诸如癫痫、幻觉和发抖等后遗症。 研究人员还强调说,tPA和脑部神经间的反应并不是导致人体对酒精上瘾的全部原因。乙醇在大脑中发生的反应是极其复杂的。脑部的多重神经递质和脑部负责接收信息的神经都会对乙醇起反应,从而让人体对酒精上瘾。
研究人员说,喝酒上瘾其实应被视为一种“神经疾病”。长期酗酒会杀死脑细胞、导致脑部受损和脑部关键区域的表皮组织萎缩。
英国慈善机构“关注酗酒”的发言人对此项研究表示欢迎,但她同时指出,还需要大量研究证实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