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人类这一阶段,脑部进化的速度就不再像蜗牛般爬行了,取而代之的是火箭般的速度”,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布鲁斯·莱恩博士激动地向外界这样描述他的新发现,“我们的微观实验表明,大量的基因突变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在科学上简直不可思议!”
近年来,一些激进的环保主义者一直宣称,人并不比动物有什么高贵之处。上述的新发现似乎为我们人类挣回了点面子,因为至少在脑部进化方面,人类是具有速度特权的。
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于近日出版的权威生物学杂志《细胞》上。文章结论说,人脑的进化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由多个基因突变所形成的“大合唱”所致。相比之下,在那张被奉为科学圣经的生命进化树上,即使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黑猩猩也不具备这一速度特权。
激动归激动。在解释这一“速度优势”现象的原因时,布鲁斯·莱恩就显得颇为圆滑。“通常,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基因突变是微小而缓慢的,要经过数代才能使得一个细微的基因突变稳定下来。人类的这一速度特权现象,可能是社会性因素诱发的结果,而其他任何高级动物都无法构成类似社会的组织体系!”
近年来,基因组等新兴科学领域得出的一系列新结论,给传统的进化理论体系带来了颠覆性的破坏,其冲突地带之一就是基因突变说与缓慢进化说之间的对立。这里之所以说布鲁斯·莱恩圆滑,原因在于此前的研究者发表基因方面的新结论时,都因强调自己发现的重要性而忽略社会因素的功能,最终遭到嘲讽甚至打压。
比如说,去年,《自然》杂志曾在封面专门介绍了一个令人瞠目的新发现:人脑之所以容量大,是因为人的下巴肌肉少。研究者不是通常的古人类学家,而是美国几个“客串”的外科医生。他们经过DNA样本研究后发现,人体内的一个叫MYH16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人类下颌肌肉生长放慢,进而减轻了对颅骨的束缚,大脑因而有了更大的生长空间。
相比之下,文章的领头作者汉塞尔·斯特德曼当时就显得极为“鲁莽”。对于复杂的人脑形成过程,他只是归因于基因方面的功劳,强调自己的新发现能“改写”传统的进化理论。
论文发表后不久,持有传统观念的科学家纷纷发表观点,强烈反对汉塞尔·斯特德曼的结论。美国肯塔基大学的欧文·拉夫乔直白地说:“怎能如此简单地把人类进化归结为一个影响下巴肌肉增长的基因突变呢!”
其实,这种弥漫在科学界的对立情绪并不单单发生在国外。近十年来,在我国青年职业生物学家中间,如果你不沾上基因的气息,那就表明你落伍了。
应该说,进化学说的出现,改变了全人类的科学观和社会观。回溯到一百多年前,正是赫胥黎在英国牛津的一个狭小房间里,舌战声名显赫的大主教威尔伯福斯,才帮着好友达尔文树立了进化论学说,从此,这一学说获得了正统地位。然而,今天的进化学说要想突破自身的局限向前发展,也并非易事。
新技术催生下的基因组科学,当前正以侵略性的方式不断开疆掠土。结果一方面因挤压同行研究空间而备受诘难,另一方面也为人类了解自身的奥秘开启了一扇神奇之门。因此,如何将基因组领域发掘出的海量信息,与已有传统理论进行有效整合,是摆在整个科学界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