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报道:中科院神经所于1999 年11 月成立以来,在所长蒲慕明博士的带领下发展迅猛,研究成果屡登国际权威杂志。近期在Science杂志和Nature Cell Biology又发表了两篇高水平文章,分别解析了神经元极性建立和轴突发育机制和果蝇抉择能力的神经环路机制这两方面新发现。
原文检索:
Nature Cell Biology - 9, 743 - 754 (2007)
Published online: 10 June 2007; | doi:10.1038/ncb1603
Dishevelled promotes axon differentiation by regulating atypical protein kinase C
[Abstract]
Science 29 June 2007:
Vol. 316. no. 5833, pp. 1901 - 1904 DOI: 10.1126/science.1137357
Dopamine-Mushroom Body Circuit Regulates Saliency-Based Decision-Making in Drosophila
[Abstract]
在第一篇文章中,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for Neurobiology)的研究人员发现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的Wnt信号可以通过调节进化上保守的极性蛋白复合体:PAR3-PAR6-aPKC刺激神经元轴突的发育,这为神经元极性建立和轴突发育机制提出了新的观点,也有利于神经损伤修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突触信号研究组组长罗振革博士,其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突 触发育和可塑性研究。参予这一研究的还包括张娴、朱机、杨国英、王庆杰、钱磊等人,这一项目得到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973”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自然基金委以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神经元轴-树突极性的建立以及轴突的发育是形成神经网络的基础,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是神经科学的基本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Wnt信号途径下游的Dishevelled蛋白对轴突的形成是必须的,从而进一步阐明了Dishevelled的作用机制,研究还发现Dishevelled通过结合、稳定并激活非典型蛋白激酶C (atypical protein kinase C, aPKC)促进轴突发育,最后发现Wnt5a (一种非经典的Wnt) 促进神经元极性建立和轴突生长,其作用依赖于Dishevelled和aPKC。
在第二篇文章中,同样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生物物理研究院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s)的研究人员在之前实验的基础上证明了蕈形体多巴胺神经系统环路是果蝇行为选择中的关键元件,发现了果蝇抉择能力的神经环路新机制,为进一步揭示神经系统行为选择神经环路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路。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郭爱克教授,参予研究的还有彭岳清和奚望等人,郭爱克教授一直致力于果蝇神经学研究,2005年其题为《果蝇跨模态学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也登上了《Science》杂志,在这项研究中首次发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果蝇在视觉和嗅觉不同模态之间,具有学习与记忆的协同双赢和相互传递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