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失明的盲人只能靠触觉来识别物体是球状还是立方体,如果他重获光明,能否在触摸物体之前,单靠视觉分辨出哪个是球哪个是立方体呢?这正是爱尔兰哲学家莫利纽克斯300多年前提出的著名谜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上周日称,他们通过多年实验终于回答了这一问题:盲人在重获光明后不能单靠视觉分辨出球体和立方体。
莫利纽克斯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科学家,因为这涉及了人类认知的根本问题。“培养论者”认为,人一出生是一片空白,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而成为经验的集合体;“先天论者”则否认意识来自于外界,认为人的思想观念预先就存在,只是等着外界的景象、声音、触觉等激发而表现出来。而在当代神经科学中,“培养论者”和“先天论”的地位同样重要。如果盲人重获光明后,能立即区分出球体和立方体,那意味着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固有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大难处,是找到合适的实验对象:先天失明,年龄够大能参加实验,在实验中重获光明。2003年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帕万·辛哈在印度新德里史洛夫慈善眼科医院找到了5个符合条件的病人,4个男孩和1个女孩,年龄在8岁到17岁之间。
研究人员通过治疗让他们从完全失明变成了完全可见。拆除绷带后,首先确定了他们能视物良好。然后用拼装积木玩具,测试他们对相似形状的视觉分辨能力,受试者几乎都是满分。只用触觉来区分物体形状时,他们得分也都差不多。到了最关键实验,他们首先感觉一个物体,再用眼睛把它和相似物体区别开来,他们答对的概率近乎瞎猜。
“他们不能在触觉和视觉间建立联系。这说明,在执行认知任务时,从一种感觉到另一种感觉好像不存在任何交叉模式。”论文合著者、麻省理工学院另一位研究人员尤瑞·奥斯特洛夫斯基解释说。
盲人用触觉等方法获得的信息数据,让他们能将茶杯和花瓶区分开来,但这种方法对视觉就失效了。不同的感觉,在大脑中形成了常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是相互独立的,无法经由另一种感觉来形成。所以,莫利纽克斯问题的答案是“不能”。
论文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学院退休教授理查德·海尔德指出,认知从“无能”到“弥补”的速度非常快,在一周之内就可完成。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这也表示人类大脑的“可塑性”要远远超出儿童时期。(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荐原文出处:
Nature Neuroscience doi:10.1038/nn.2795
The newly sighted fail to match seen with felt
Richard Held,1 Yuri Ostrovsky,1 Beatrice deGelder,2 Tapan Gandhi,3 Suma Ganesh,4 Umang Mathur4 & Pawan Sinha1
Would a blind subject, on regaining sight, be able to immediately visually recognize an object previously known only by touch? We addressed this question, first formulated by Molyneux three centuries ago, by working with treatable, congenitally blind individuals. We tested their ability to visually match an object to a haptically sensed sample after sight restoration. We found a lack of immediate transfer, but such cross-modal mappings developed rapi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