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中国在10余年来第一次爆发的脊髓灰质炎来自被用作疫苗的减活病毒。这是自2000年来全球第五次由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科学家们表示,这种情况凸现了决策者在设计全国性免疫计划时,需要考虑疫苗衍生病毒的风险。
这个研究组由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于竞进带领。他们的研究上周发表在著名的《传染病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脊髓灰质炎曾经是全世界最广泛传播的一种疾病,不过,由于60年代开始的大范围疫苗接种,现在它几乎被灭绝。中国在2000年被鉴定为铲除了脊髓灰质炎。然而,在2004年,科学家们在中国最贫穷的贵州省鉴别出六个突发并且持续性的儿童瘫痪症状,非常类似脊髓灰质炎造成的小儿麻痹症。
于竞进的研究表明,这些儿童被一种病毒感染,它的基因结构与用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减活病毒类似。制作减活疫苗的病毒其活性已经被减弱,从而不能引发相关疾病。但是这次研究表明,衍生于疫苗中的病毒通过变异,重新获得了毒性,这比从前所设想的快得多。
儿童生存与发展工作组的Walter Dowdle和美国疾控中心的Olen Kew在同一期杂志上就此研究撰写了一篇社论。他们指出,这次脊髓灰质炎发病表明,即使在具有很高疫苗接种水平的国家,衍生于疫苗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仍然可能在免疫工作比较零散的地区引发疾病。
贵州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是中国最低的省份之一,大约为72%,而全国平均水平为90%。这次染病的儿童没有一个曾经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不过,在这次发病后,全省五岁以下儿童都被接种或者补种了脊灰疫苗,从那以后,再没有类似脊髓灰质炎的瘫痪病例被报告。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建议,一旦脊髓灰质炎被铲除,就应该停止使用减活脊灰疫苗。许多西方国家已经转向了使用灭活脊灰疫苗,它安全得多,但是每支成本比减活疫苗贵100倍,达到了3美元。